信中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出占有益州三分之二土地的刘备,粮食供应充足,得到方方面面吏民的拥护,且有孙权派兵作为后援,而刘璋方面则屡吃败仗,士无
斗志,“坚城皆下,诸军并破”,且供给匮乏,民不堪命。官僚们则是没有远见,各谋私利的阿谀奉承之徒。非常明显,刘璋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众叛亲离的地步,
坚持顽抗绝不会有好下场,只有开城归顺才是“保尊门”无恙的唯一出路。
这封软硬兼施的信,恫吓与规劝并举,诈惑与欺负欺哄齐下,在外部军事压力的配合下,刘璋不能不好好思量一下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了。
事实上,按照刘璋当时的实力,还没到不堪一击的地步。而且,他的手下还是主战派居多,他的侄子刘湘就是一个代表。当时的著名评论家,蜀郡太守许靖主张投降,还准备翻墙逃跑,虽然没有跑得了,但还是激起了众怒。
事实上,这也怪不得许靖。那是个战乱时期,人人自危,况且许靖一生颠簸。难民被屠杀驱赶多了,逃跑已经成为习惯。
当年孙策平定江东时,逃难在那里的许靖就率众逃跑,很多人还不理解,认为许靖太自己吓唬自己了,孙策不一定会搞屠杀的,就是屠杀也不可能杀许靖这样的贤士的。
可是,大难临头,这是不能用正常状况来衡量一个人的心智的。孰不知,惊弓之鸟,漏网之鱼,早吓破胆了,哪里敢奢望军阀们的仁慈。
刘湘拔剑欲斩许靖。刘璋慌忙止住:“甫台且住!许大人他也是为一城百姓,你不得无礼!”
看来,刘璋这个人还是挺宽厚的,但这种宽厚用来带兵打仗,用到政治战场上,就是愚蠢了。正所谓慈不带兵,义不行商。
刘湘弃剑跪地,哭着说:“主公!主公为百姓,可谓殚精竭虑,今日刘备以诡诈占我江山,某等皆愿死战,杀退刘备,以保主公和百姓!”吴班、黄权等人皆道:“愿死保主公!”
刘璋感激流涕道:“诸公心意,某领受了,只是我父子在益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后又失于不明,拒听忠言劝谏,致使虎狼入门,征战多时,百姓军士死者无数,尸骨膏沃野草,此皆是刘璋之罪也!今若还要拒战,再教百姓军民受累,某心何忍!”言罢,放声大哭,左右皆泪下。
刘璋此时的爱民如子再次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父子俩在这里呆了二十多年了,也没为老百姓干点好事,现在要是接着和刘备打仗,不是还要牵连那些无辜百姓吗?我于心不忍啊!
吴班道:“现成都城中,尚有兵马三万,粮草钱帛,足够两年有余。官吏百姓皆愿为主公死战。主公不可自弃。先整顿军马,坚守城池,刘备远来,恐曹操、孙权攻其后方,必难持久!”----怕什么啊,我们还有殷实的家底啊,跟刘备打啊,怕什么?
原文:http://www.cnblogs.com/xuekai-to-sharp/p/362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