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优质的并发代码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Java语言从第一版本开始内置了对多线程的支持,这一点在当年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当我们对并发编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多的实践后,实现并发编程就有了更多的方案和更好的选择。本文是对并发编程的一点总结和思考,同时也分享了Java 5以后的版本中如何编写并发代码的一点点经验。
??并发其实是一种解耦合的策略,它帮助我们把做什么(目标)和什么时候做(时机)分开。这样做可以明显改进应用程序的吞吐量(获得更多的CPU调度时间)和结构(程序有多个部分在协同工作)。做过Java Web开发的人都知道,Java Web中的Servlet程序在Servlet容器的支持下采用单实例多线程的工作模式,Servlet容器为你处理了并发问题。
??最常见的对并发编程的误解有以下这些:
-并发总能改进性能(并发在CPU有很多空闲时间时能明显改进程序的性能,但当线程数量较多的时候,线程间频繁的调度切换反而会让系统的性能下降)
-编写并发程序无需修改原有的设计(目的与时机的解耦往往会对系统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使用Web或EJB容器时不用关注并发问题(只有了解了容器在做什么,才能更好的使用容器)
??下面的这些说法才是对并发客观的认识:
-编写并发程序会在代码上增加额外的开销
-正确的并发是非常复杂的,即使对于很简单的问题
-并发中的缺陷因为不易重现也不容易被发现
-并发往往需要对设计策略从根本上进行修改
分离并发相关代码和其他代码(并发相关代码有自己的开发、修改和调优生命周期)。
两个线程修改共享对象的同一字段时可能会相互干扰,导致不可预期的行为,解决方案之一是构造临界区,但是必须限制临界区的数量。
数据副本是避免共享数据的好方法,复制出来的对象只是以只读的方式对待。Java 5的java.util.concurrent包中增加一个名为CopyOnWriteArrayList的类,它是List接口的子类型,所以你可以认为它是ArrayList的线程安全的版本,它使用了写时复制的方式创建数据副本进行操作来避免对共享数据并发访问而引发的问题。
让线程存在于自己的世界中,不与其他线程共享数据。有过Java Web开发经验的人都知道,Servlet就是以单实例多线程的方式工作,和每个请求相关的数据都是通过Servlet子类的service方法(或者是doGet或doPost方法)的参数传入的。只要Servlet中的代码只使用局部变量,Servlet就不会导致同步问题。Spring MVC的控制器也是这么做的,从请求中获得的对象都是以方法的参数传入而不是作为类的成员,很明显Struts 2的做法就正好相反,因此Struts 2中作为控制器的Action类都是每个请求对应一个实例。
Java的线程模型建立在抢占式线程调度的基础上,也就是说:
??Java基于线程和锁的并发过于底层,而且使用锁很多时候都是很万恶的,因为它相当于让所有的并发都变成了排队等待。
??在Java 5以前,可以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实现锁的功能,它可以用在代码块和方法上,表示在执行整个代码块或方法之前线程必须取得合适的锁。对于类的非静态方法(成员方法)而言,这意味这要取得对象实例的锁,对于类的静态方法(类方法)而言,要取得类的Class对象的锁,对于同步代码块,程序员可以指定要取得的是那个对象的锁。
??不管是同步代码块还是同步方法,每次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进入,如果其他线程试图进入(不管是同一同步块还是不同的同步块),JVM会将它们挂起(放入到等锁池中)。这种结构在并发理论中称为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这里我们可以对Java中用synchronized实现同步和锁的功能做一个总结:
??在JVM内部,为了提高效率,同时运行的每个线程都会有它正在处理的数据的缓存副本,当我们使用synchronzied进行同步的时候,真正被同步的是在不同线程中表示被锁定对象的内存块(副本数据会保持和主内存的同步,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同步这个词汇了吧),简单的说就是在同步块或同步方法执行完后,对被锁定的对象做的任何修改要在释放锁之前写回到主内存中;在进入同步块得到锁之后,被锁定对象的数据是从主内存中读出来的,持有锁的线程的数据副本一定和主内存中的数据视图是同步的 。
??在Java最初的版本中,就有一个叫volatile的关键字,它是一种简单的同步的处理机制,因为被volatile修饰的变量遵循以下规则:
??使用volatile关键字可以在多线程环境下预防编译器不正确的优化假设(编译器可能会将在一个线程中值不会发生改变的变量优化成常量),但只有修改时不依赖当前状态(读取时的值)的变量才应该声明为volatile变量。
??不变模式也是并发编程时可以考虑的一种设计。让对象的状态是不变的,如果希望修改对象的状态,就会创建对象的副本并将改变写入副本而不改变原来的对象,这样就不会出现状态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不变对象是线程安全的。Java中我们使用频率极高的String类就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如果对不变模式不熟悉,可以阅读阎宏博士的《Java与模式》一书的第34章。说到这里你可能也体会到final关键字的重要意义了。
不管今后的Java向着何种方向发展或者灭忙,Java 5绝对是Java发展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版本,这个版本提供的各种语言特性我们不在这里讨论(有兴趣的可以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Java的第20年:从Java版本演进看编程技术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要感谢Doug Lea在Java 5中提供了他里程碑式的杰作java.util.concurrent包,它的出现让Java的并发编程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工作方式。Doug Lea的杰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下面我们对这些东西进行一一解读。
Java 5中的java.util.concurrent包下面有一个atomic子包,其中有几个以Atomic打头的类,例如AtomicInteger和AtomicLong。它们利用了现代处理器的特性,可以用非阻塞的方式完成原子操作,代码如下所示:
/**
ID序列生成器
*/
public class IdGenerator {
private final AtomicLong sequenceNumber = new AtomicLong(0);
public long next() {
return sequenceNumber.getAndIncrement();
}
}
基于synchronized关键字的锁机制有以下问题:
Java 5对锁机制进行了重构,提供了显示的锁,这样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锁机制:
显示的锁都实现了java.util.concurrent.Lock接口,主要有两个实现类:
对于如何使用显示锁,可以参考我的Java面试系列文章《Java面试题集51-70》中第60题的代码。只有一点需要提醒,解锁的方法unlock的调用最好能够在finally块中,因为这里是释放外部资源最好的地方,当然也是释放锁的最佳位置,因为不管正常异常可能都要释放掉锁来给其他线程以运行的机会。
CountDownLatch是一种简单的同步模式,它让一个线程可以等待一个或多个线程完成它们的工作从而避免对临界资源并发访问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下面借用别人的一段代码来演示CountDownLatch是如何工作的。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untDownLatch;
/**
* 工人类
* @author 骆昊
*
*/
class Worker {
private String name; // 名字
private long workDuration; // 工作持续时间
/**
* 构造器
*/
public Worker(String name, long workDuration) {
this.name = name;
this.workDuration = workDuration;
}
/**
* 完成工作
*/
public void doWork()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begins to work...");
try {
Thread.sleep(workDuration); // 用休眠模拟工作执行的时间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has finished the job...");
}
}
/**
* 测试线程
* @author 骆昊
*
*/
class WorkerTest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Worker worker;
private CountDownLatch cdLatch;
public WorkerTestThread(Worker worker, CountDownLatch cdLatch) {
this.worker = worker;
this.cdLatch = cdLatch;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orker.doWork(); // 让工人开始工作
cdLatch.countDown(); // 工作完成后倒计时次数减1
}
}
class CountDownLatch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WORK_DURATION = 5000; // 最大工作时间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IN_WORK_DURATION = 1000; // 最小工作时间
// 产生随机的工作时间
private static long getRandomWorkDuration(long min, long max) {
return (long) (Math.random() * (max - min) + m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untDownLatch 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2); // 创建倒计时闩并指定倒计时次数为2
Worker w1 = new Worker("骆昊", getRandomWorkDuration(MIN_WORK_DURATION, MAX_WORK_DURATION));
Worker w2 = new Worker("王大锤", getRandomWorkDuration(MIN_WORK_DURATION, MAX_WORK_DURATION));
new Thread(new WorkerTestThread(w1, latch)).start();
new Thread(new WorkerTestThread(w2, latch)).start();
try {
latch.await(); // 等待倒计时闩减到0
System.out.println("All jobs have been finished!");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ConcurrentHashMap是HashMap在并发环境下的版本,大家可能要问,既然已经可以通过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获得线程安全的映射型容器,为什么还需要ConcurrentHashMap呢?因为通过Collections工具类获得的线程安全的HashMap会在读写数据时对整个容器对象上锁,这样其他使用该容器的线程无论如何也无法再获得该对象的锁,也就意味着要一直等待前一个获得锁的线程离开同步代码块之后才有机会执行。实际上,HashMap是通过哈希函数来确定存放键值对的桶(桶是为了解决哈希冲突而引入的),修改HashMap时并不需要将整个容器锁住,只需要锁住即将修改的“桶”就可以了。
??此外,ConcurrentHashMap还提供了原子操作的方法,如下所示:
临界资源 |
---|
互斥 |
饥饿 |
死锁 |
活锁 |
原文:http://blog.csdn.net/jackfrued/article/details/4449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