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上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抽象主题(Subject)角色:主题角色把所有对观察考对象的引用保存在一个聚集里,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何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主题角色又叫做抽象被观察者(Observable)角色,一般用一个抽象类或者一个接口实现。
抽象观察者(Observer)角色:为所有的具体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在得到主题的通知时更新自己。这个接口叫做更新接口。抽象观察者角色一般用一个抽象类或者一个接口实现。在这个示意性的实现中,更新接口只包含一个方法(即Update()方法),这个方法叫做更新方法。
具体主题(ConcreteSubject)角色:将有关状态存入具体现察者对象;在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改变时,给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具体主题角色又叫做具体被观察者角色(Concrete Observable)。具体主题角色通常用一个具体子类实现。
具体观察者(ConcreteObserver)角色:存储与主题的状态自恰的状态。具体现察者角色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接口,以便使本身的状态与主题的状态相协调。如果需要,具体现察者角色可以保存一个指向具体主题对象的引用。具体观察者角色通常用一个具体子类实现。
从 具体主题角色指向抽象观察者角色的合成关系,代表具体主题对象可以有任意多个对抽象观察者对象的引用。之所以使用抽象观察者而不是具体观察者,意味着主题 对象不需要知道引用了哪些ConcreteObserver类型,而只知道抽象Observer类型。这就使得具体主题对象可以动态地维护一系列的对观察 者对象的引用,并在需要的时候调用每一个观察者共有的Update()方法。这种做法叫做"针对抽象编程"。
JS应用案例
/* 应用例子: 一个下拉框,下面有两个div.当选中"男"两个div背景色变成橙色和灰色,当选中"女"两个div背景色变成淡绿和粉色. */ <select id="select"> <option value="男">男</option> <option value="女">女</option> </select> <div id="one">一区</div> <div id="two">二区</div>
在使用观察者模式前,我们使用普通的方式去做.然后再用观察者模式. <script> // 在使用观察者模式前,我们使用普通的方式去做.然后再用观察者模式. var select = $(‘#select‘); //下拉框对象 var oneDiv = $(‘#one‘); // div对象 var twoDiv = $(‘#two‘); // div对象 select.bind(‘change‘,function(){ var str = $(this).val(); if(str == ‘男‘){ oneDiv.css(‘background‘,‘orange‘); twoDiv.css(‘background‘,‘gray‘); }else{ oneDiv.css(‘background‘,‘lightgreen‘); twoDiv.css(‘background‘,‘pink‘); } }); </script>
分析不好之处:
1 . 所有的DOM操作都是写在 if else 控制流程里的.这种面向过程式的写法耦合度太高.
2 . 如果每次下拉框选中后所以影响的DOM元素有多个的话,if else里的代码将会非常长.很冗余.
"观察者模式"的实现方法
<script> 该模式必须包含两个角色: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 观察者:将自己注册到被观察对象中,被观察对象将观察者存放在一个容器里。 被观察者:被观察对象发生了某种变化,从容器中得到所有注册过的观察者,将变化通知观察者。 var select = $(‘#select‘); //下拉框对象,也就是被观察者. var oneDiv = $(‘#one‘); //观察者 var twoDiv = $(‘#two‘); //观察者 //select对象(被观察者)建立一个容器.专门存放div对象(观察者) select.queue = {}; //负责存放div对象(观察者) select.reg = function(key,value){ select.queue[key] = value; } //效果 oneDiv.update = function(str){ if(str == ‘男‘){ $(this).css(‘background‘,‘orange‘); }else{ $(this).css(‘background‘,‘lightgreen‘); } } twoDiv.update = function(str){ if(str == ‘女‘){ $(this).css(‘background‘,‘gray‘); }else{ $(this).css(‘background‘,‘pink‘); } } //被观察者的值发生改变后,立刻通知容器里的所有"观察者" select.bind(‘change‘,function(){ var str = $(this).val(); for(var i in select.queue){ select.queue[i].update(str); //观察者做出对应的DOM操作 } }); select.reg(‘one‘,oneDiv); //注册"观察者" select.reg(‘two‘,twoDiv); //注册"观察者" </script>
PHP应用案例
<?php /* 场景: 用户登录 第一次密码错误: 提示密码错误 第二次密码错误: 出现验证码 第五次密码错误: 验证码难度加大 第十次密码错误: 锁定账号. 分析: 用观察者模式前我们可能这样写. if(登录错误){错误+1} if(错误次数=1){ 提示密码错误 }else if(错误次数=2){ 出现验证码 }else if(错误次数=5){ ........ }else{ ......... }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登录模块应该只负责判断成功或者失败然后将结果返回. 至于登录失败后的操作其实与登录模块无关,应该属于"奖惩模块". 下面我们用观察者模式 做之前要知道谁是"观察者"?谁又是"被观察者". 奖惩模块 - 监视着 - 登录模块.登录模块一旦有消息就去告诉奖惩模块,奖惩模块就根据消息去执行对应的操作. */ //用户登录接口 interface use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login(); //登录(被观察者) public function attach($key, $value); //注册观察者 public function detach($key); //注销观察者 public function notify(); //通知观察者 } class user implements userInterface { //存放观察者 public $queue = array(); //登录(被观察者) public function login() { $msg = rand(0,1); $this->notify($msg); } //注册观察者 public function attach($key, $value) { $this->queue[$key] = $value; } //注销观察者 public function detach($key) { unset($this->queue[$key]); } //通知观察者 public function notify($msg) { foreach($this->queue as $v){ $v->update($msg); } } } //奖惩模块 class deal{ public function update($msg){ if($msg){ // .......... } } } $user = new user(); $deal = new deal(); $user->attach(‘deal‘,$deal);//注册 "监视者" $user->login();//登录 ?>
Observer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表示层和数据逻辑层的分离,并定义了稳定的更新消息传递机制,类别清晰,并抽象了更新接口,使得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示层(观察者)。
但 是其缺点是每个外观对象必须继承这个抽像出来的接口类,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不方便,比如有一个别人写的外观对象,并没有继承该抽象类,或者接口不对,我们又 希望不修改该类直接使用它。虽然可以再应用Adapter模式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会造成更加复杂烦琐的设计,增加出错几率。
观察者模式的效果有以下几个优点:
(1) 观察者模式在被观察者和观察者之间建立一个抽象的耦合。被观察者角色所知道的只是一个具体现察者聚集,每一个具体现察者都符合一个抽象观察者的接口。被观 察者并不认识任何一个具体观察者,它只知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接口。由于被观察者和观察者没有紧密地耦合在一起,因此它们可以属于不同的抽象化层次。
(2)观察者模式支持广播通信。被观察者会向所有的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
观察者模式有下面的一些缺点:
(1)如果一个被观察者对象有很多直接和间接的观察者的话,将所有的观察者都通知到会花费很多时间。
(2)如果在被观察者之间有循环依赖的话,被观察者会触发它们之间进行循环调用,导致系统崩溃。在使用观察考模式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3)如果对观察者的通知是通过另外的线程进行异步投递的话,系统必须保证投递是以自恰的方式进行的。
(4)虽然观察者模式可以随时使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但是观察者模式没有相应的机制使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对象是怎么发生变化的。
观察者(Observer)模式,布布扣,bubuko.com
原文:http://www.cnblogs.com/tlijian/p/359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