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romise状态
Promise 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和 rejected(已失败)。除了异步操作的结果,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
Promise 对象只有:从 pending 变为 fulfilled 和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 的状态改变。只要处于 fulfilled 和 rejected ,状态就不会再变了即 resolved(已定型)。
涉及:
async :async 函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可以使用 then 方法添加回调函数。
async function test1() {
return 1
}
async function test2() {
return Promise.resolve(2)
}
const result1 = test1()
const result2 = test2()
console.log(‘result1‘ + result1)
console.log(‘result2‘ + result2)
结果 : 两个promise对象, 1 会被自动转化成promise对象
await :等待一个promise对象,async 函数中可能会有 await 表达式,async 函数执行时,如果遇到 await 就会先暂停执行 ,等到触发的异步操作完成后,恢复 async 函数的执行并返回解析值。
async function test3() {
// 方法一
const p3 = Promise.resolve(3)
p3.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data)
})
//方法二 await
const data = await p3
console.log(‘data‘, data)
}
1.1 promise方法 (promise.all || promise.race)
promise.all: 方法用于将多个 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
var p = Promise.all([p1,p2,p3]);
Promise.all 方法接受一个数组作为参数,p1、p2、p3 都是 Promise 对象的实例。(Promise.all 方法的参数不一定是数组,但是必须具有 iterator 接口,且返回的每个成员都是 Promise 实例。)
p 的状态由 p1、p2、p3 决定,分成两种情况。
Promise.race: 方法同样是将多个 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
var p = Promise.race([p1,p2,p3]);
上面代码中,只要p1、p2、p3之中有一个实例率先改变状态,p的状态就跟着改变。那个率先改变的Promise实例的返回值,就传递给p的返回值。
2.节流防抖的实现
防抖
概念:触发高频事件后n秒内函数只会执行一次,如果n秒内高频事件再次被触发,则重新计算时间
思路:每次触发事件时都取消之前的延时调用方法
function debounce(fn) {
let timeout = null; // 创建一个标记用来存放定时器的返回值
return function () {
clearTimeout(timeout); // 每当用户输入的时候把前一个 setTimeout clear 掉
timeout = setTimeout(() => { // 然后又创建一个新的 setTimeout, 这样就能保证输入字符后的 interval 间隔内如果还有字符输入的话,就不会执行 fn 函数
fn.apply(this, arguments);
}, 500);
};
}
function sayHi() {
console.log(‘防抖成功‘);
}
var in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p‘);
inp.addEventListener(‘input‘, debounce(sayHi)); // 防抖
节流:
理解:高频事件触发,但在n秒内只会执行一次,所以节流会稀释函数的执行频率
思路: 每次触发事件时都判断当前是否有等待执行的延时函数,设定一个flag标志用来标识有没有该函数在执行,如果有则返回,等执行结束再把标识取反
function throttle(fn) {
let canRun = true; // 通过闭包保存一个标记
return function () {
if (!canRun) return; // 在函数开头判断标记是否为true,不为true则return
canRun = false; // 立即设置为false
setTimeout(() => { // 将外部传入的函数的执行放在setTimeout中
fn.apply(this, arguments);
// 最后在setTimeout执行完毕后再把标记设置为true(关键)表示可以执行下一次循环了。当定时器没有执行的时候标记永远是false,在开头被return掉
canRun = true;
}, 500);
};
}
function sayHi(e) {
console.log(e.target.innerWidth, e.target.innerHeight);
}
window.addEventListener(‘resize‘, throttle(sayHi));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ZeeH/p/1504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