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 NAT模式是比较简单的实现虚拟机上网的方式,即NAT模式的虚拟机就是通过宿主机上网和交换数据的.
在这种模式下,宿主机当作交换机(与主机公用一个ip地址)
虚拟机可以访问外网,真机以外的机器都是外网,真机以外的机器不能主动访问到虚拟机
直接连接到路由器实现上网功能,此时上网功能和宿主机一样,从路由器获取ip地址
如果宿主机过多,不推荐使用这个,因为它会和宿主机抢ip
/boot:存放引导程序
swap:虚拟内存,1.5-2倍内存大小
/: 跟,存放所有数据,剩余空间都给根(/usr,/home,/var等分区和/共用一份分区,像Windows的C盘,所有数据和系统文件都放在了一起)
(2)数据库及存储角色的服务器,即有大量重要的数据的业务,建议分区方案如下:
/boot:存放引导程序
swap:虚拟内存
/:跟目录,只存放系统相关文件
/data:放数据库及重要数据的
(3)大门户网站,大型企业的分区思路
/boot:存放引导程序
swap:虚拟内存
/:跟,50-200g
(4)LVM:在线调整分区大小
(5)操作系统软raid不要用
远程连接Linux服务器的常见工具有Xshell、SecureCRT、Putty等,其中 最常用的是Xshell、SecureCRT。这些客户端连接工具在Linux服务器对应着相同SSH服务进程sshd,即远程连接都是使用SSH协议,当然它们也支持其他的协议,比如telnet等。
# 1.加电自检(BIOS)
# 2.MBR引导 (512k) dd </dev/zero >/dev/sda bs=1k count=400
# 3.GRUB2菜单(选择系统)
# 4.运行systemd
- 检查/etc/systemd/system/default.target -> /usr/lib/systemd/system/multi-user.target
- 找到/etc/systemd/system/multi-user.target.wants/所有服务,并启动 # 5.建立终端
# 6.用户登录
## 运行级别:
- 0:关机 poweroff.target
- 1:单用户模式 rescue.target
- 2:多用户模式(没有文件系统,没有网络) multi-user.target
- 3:多用户模式(命令行) multi-user.target
- 4:没有被使用 multi-user.target
- 5:图形化界面 graphical.target
- 6:重启 reboot.target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wzf-1314-cym-6/p/1491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