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过程思想
步骤清晰简单,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面向过程适合处理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
面向对象思想
物以类聚,分类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首先会解决问题需要哪些分类,然后对分类进行单独思考,最后对某个分类下的细节进行面向过程的思索
面向对象适合处理复杂的问题,适合处理需要多人协作的问题
对于描述复杂的事物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从整体上合理分析,我们需要使用面向对象的思路来分析整个系统。具体到微观操作,任然需要面向过程的思路去处理
什么是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OP)
面向对象本质就是:以类的方式组织代码,以对象的组织(分装)数据
抽象
三大特性:
封装
继承
多态
从认识论角度考虑是先有对象后有类。对象,是具体的事物。类,是抽象的,是对对象的抽象
从代码运行角度考虑是先有类后有对象。类是对象的模板
方法的定义
修饰符
返回类型
break和return的区别
方法名
参数列表
异常抛出
方法的调用
静态方法
非静态方法
形参和实参
值传递和引用传递
//值传递
public class Dome0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2;
System.out.println(a);
Dome04.change(a);
System.out.println(a);
}
public static void change(int a){
a = 10;
}
}
//引用传递:对象,本质还是值传递
public class Dome0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System.out.println(person.name); //null
change(person);
System.out.println(person.name); //zhang san
}
//定义一个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change(Person person){
//person是一个对象:指向(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是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改变属性!
person.name="zhang san";
}
}
//定义一个类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
this关键字
创建于初始化对象
使用new关键字创建对象
使用new关键字创建对象的时候,除了分配内存空间之外,还会给创建好的对象进行默认的初始化以及对 类中构造器 的调用
类中的构造器也称为构造方法,是进行创建对象的时候必须要调用的。并且构造器有以下两个特点:
必须和类的名字相同
必须没有返回值类型,也不能写void
类与对象的关系
类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类型,它是对某一类事物整体描述/定义,但是斌不能代表某一个具体的事物
对象是抽象概念的具体实例
案例
//学生类
public class Stud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类实例化后会返回给一个自己的对象,使用new关键字创建对象名叫xm的对象 Student xm = new Student();
Student xh = new Student();
?
xm.name = "小明";
xm.age = 12;
System.out.println(xm.name);
System.out.println(xm.age);
?
System.out.println(xh.name);
System.out.println(xh.age);
?
}
//属性: 字段
String name ;
int age ;
//方法
public void study(){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在学习");
}
}
构造器
构造器
必须和类名相同
没有返回值
构造器作用
使用new关键字,本质实在调用构造器
用来初始化值
创建构造器快捷键
alt + insert
有参构造:一旦定义了有参构造,无参就必须显示定义
案例:
public class Person {
//一个类什么也不写,也会存在一个方法
String name ; //属性
//显示定义构造器
//构造器可以实例化初始值
public Person(){
?
}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无参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System.out.println(person.name);
//有参
Person person1 = new Person("张三");
System.out.println(person1.name);
}
?
}
封装
该露的露,该藏的藏
程序设计追求“高内聚,低耦合”。高内聚就是类的内部数据操作细节自己完成,不允许外部干涉;低耦合是仅暴露少量的方法该外部使用
封装
通常,应禁止直接访问一个对象中数据的实际表示,而应通过操作接口来访问,这称为信息隐藏
记住这句话:属性私有,get/set
意义
提高程序的安全性,保护数据
隐藏代码实现细节
统一接口
增加系统可维护性
继承
继承的本质是对某一批类的抽象,从而实现对现实世界更好的建模
extends的意思是“扩展”。子类是父类的扩展
JAVA中类只有单继承,没有多继承
继承是类和类之间的一种关系。除此之外,类和类之间的关系还有依赖、组合、集合等
继承关系的两个类,一个为子类,一个为父类。子类继承符类,使用关键字extends来表示
子类和父类之间,从意义上讲应该具有“is a”的关系
object类
super - this 调用父类属性和方法
super注意点
super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必须在构造方法的第一个
super必须只能出现在子类的方法或者构造方法中!
super和this不能同时调用构造方法!
this:
this:本身调用者这个对象
super:代表父类对象的应用
前提
this:没有继承也可以使用
super:只能在继承条件下才可以使用
构造方法
this();本类的构造
super();父类的构造
方法重写 需要有继承关系,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重写都是方法的重写,于属性无关)(重写只和非静态有关)
方法名必须相同
参数列表必须相同
修饰符:范围可以扩大但不能缩小 public >protected>default>private
抛出异常:范围,可以被缩小,但不能扩大
子类的方法和父类必须要一致, 方法体不同
为什么要重写
父类的功能,子类不一定需要,或者不一定满足
快捷键 : alt + Insert 选择override
父类和子类的方法都是static的时候,方法的调用只和左边,定义的数据类型有关
父类的引用指向了子类
多态
即同一方法可以根据发送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多种不同的行为方式
一个对象的实际类型是确定的,但可以指向对象的引用的类型有很多
多态存在的条件
有继承关系
子类重写父类方法
父类引用只想子类对象
注意:
多态是方法多态,属性没有多态
static、final、private不能重写
instanceof 判断是否存在父子关系
类型转换
父类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
把子类转换成父类,向上转 :可能丢失自己本来的一些方法
把父类转换成子类,向下转型 :强制转换
抽象类
abstract修饰符可以用来修饰方法也可以修饰类,如果修饰方法,那么该方法就是抽象方法;如果修饰类,那么该类就是抽象类
抽象类中可以没有抽象方法,但是有抽象方法的类一定要声明为抽象类
抽象类,不能使用new关键字来创建对象,它是用来让子类继承的
抽象方法,只有放的声明,没有方法的实现,它是用子类实现的
子类继承抽象类,那么就必须要实现抽象类没有实现的抽象方法,否则该子类也要声明为抽象类
接口
普通类:只有具体实现
抽象类:具体实现和规范(抽象方法)都有!
接口:只有规范!自己无法写方法~专业的约束!约束和实现分离:面向接口编程
接口就是规范,定义的是一组规则,体现了现实世界中”如果你是...则必须能...“的思想。
接口的本质是契约,就像我们人间的法律一样。制定好后大家都遵守。
OOP的精髓,是对 对象的抽象,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接口。
声明类的关键字是class,声明接口的关键字是interface
接口的作用
是一个约束
定义一些方法,让不同的人实现
方法修饰默认: public abstract
常量修饰默认:public static final
接口不能被实例化,接口中没有构造方法
通过implements可以实现多个接口,实现接口后必须要重写接口中的方法
内部类
内部类就是在一个类的内部定义一个类,比如,A类中定义一个B类,那么B类相对于A类就称为内部类,而A类相对于B类来说就是外部类。
成员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
public class Dome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匿名 :没有名字初始化类,不用将实例保存到变量中
new Apple().eat();
//匿名可以new接口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new UserService(){
抛出异常
捕获异常
异常处理五个关键字
try、catch、finally、throw、throws
public class Dome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捕获异常
try {
new Dome02().test(1,0);
} catch (Arithmetic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捕获异常");
//e.printStackTrace();
}
/* int a = 1;
int b = 0;
//假设要捕获多个异常 : 从小到大
try { //try监控区域
System.out.println(a/b);
} catch ( Error e) { //catch(想要捕获的异常类型)捕获异常
System.out.println("Error");
}catch (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Exception");
}catch (Throwable e){
System.out.println("Throwable");
}finally { //处理善后工作
System.out.println("finally");
}
//finally 可以不要
//捕获异常快捷键 ctl + alt + t
*/
}
//假设这个方法中,处理不了这个异常,可以在方法上抛出异常(public void test (int a ,int b) throws ArithmeticException{})
//throw是在方法中
//throws是在方法上
public void test (int a ,int b) throws ArithmeticException{//在方法上主动抛出异常
if (b==0){
throw new ArithmeticException(); //主动抛出异常,一般用在方法中
}
}
}
常见运行异常
自定义异常
自定义异常:传递一个数字,如果数字大于10,抛出异常
public class My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
//传递一个数字,如果数字大于10,抛出异常
private int detail;
?
public MyException(int a) {
this.detail = a;
}
//toString 异常的打印信息
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总结
处理运行时异常,采用逻辑去合理规避同时辅助try-catch
在多重catch块后面,可以加一个catch(Exception)来处理可能会被遗漏的异常
对于不确定的代码,也可以加上try-catch,处理潜在的异常 报了红色的波浪线后使用 alt+Enter键
尽量去处理异常,切记只是简单滴调用print Stack Trace()去打印输出
具体如何处理异常,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异常类型去决定
经量添加finally语句块去释放占用的资源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wult/p/1488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