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p[10]
int (*p)[10]
int *p(int)
int (*p)(int)
相同点
不同点
int *p = new float[2]; //编译错误
int *p = (int*)malloc(2 * sizeof(double));//编译无错误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const char* str = "name";
sizeof(str); // 取的是指针str的长度,是8
strlen(str); // 取的是这个字符串的长度,不包含结尾的 \0。大小是4
return 0;
}
假设数组int a[10];
int (*p)[10] = &a;
相同点
不同点
引申:C++和C的struct区别
编译阶段
安全性
内存占用
概念区分
举个例子
int a = 10;
int* const b1 = &a; //顶层const,b1本身是一个常量
const int* b2 = &a; //底层const,b2本身可变,所指的对象是常量
const int b3 = 20; //顶层const,b3是常量不可变
const int* const b4 = &a; //前一个const为底层,后一个为顶层,b4不可变
const int& b5 = a; //用于声明引用变量,都是底层const
区分作用
string str1("I am a string");//语句1 直接初始化
string str2(str1);//语句2 直接初始化,str1是已经存在的对象,直接调用构造函数对str2进行初始化
string str3 = "I am a string";//语句3 拷贝初始化,先为字符串”I am a string“创建临时对象,再把临时对象作为参数,使用拷贝构造函数构造str3
string str4 = str1;//语句4 拷贝初始化,这里相当于隐式调用拷贝构造函数,而不是调用赋值运算符函数
内联(inline)函数和普通函数相比可以加快程序运行的速度,因为不需要中断调用,在编译的时候内联函数可以直接嵌入到目标代码中。
内联函数适用场景
为什么不能把所有的函数写成内联函数
内联函数以代码复杂为代价,它以省去函数调用的开销来提高执行效率。所以一方面如果内联函数体内代码执行时间相比函数调用开销较大,则没有太大的意义;另一方面每一处内联函数的调用都要复制代码,消耗更多的内存空间,因此以下情况不宜使用内联函数:
主要区别
内联函数在编译时展开,宏在预编译时展开
内联函数直接嵌入到目标代码中,宏是简单的做文本替换
内联函数有类型检测、语法判断等功能,而宏没有
内联函数是函数,宏不是
宏定义时要注意书写(参数要括起来)否则容易出现歧义,内联函数不会产生歧义
内联函数代码是被放到符号表中,使用时像宏一样展开,没有调用的开销,效率很高;
在使用时,宏只做简单字符串替换(编译前)。而内联函数可以进行参数类型检查(编译时),且具有返回值。
内联函数本身是函数,强调函数特性,具有重载等功能。
内联函数可以作为某个类的成员函数,这样可以使用类的保护成员和私有成员,进而提升效率。而当一个表达式涉及到类保护成员或私有成员时,宏就不能实现了。
首先,将这些函数声明为内联函数,在语法上没有错误。因为inline同register一样,只是个建议,编译器并不一定真正的内联。
register关键字:这个关键字请求编译器尽可能的将变量存在CPU内部寄存器中,而不是通过内存寻址访问,以提高效率
举个例子: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inline A() {
cout << "inline construct()" <<endl;
}
inline ~A() {
cout << "inline destruct()" <<endl;
}
inline virtual void virtualFun() {
cout << "inline virtual function" <<endl;
}
};
int main()
{
A a;
a.virtualFun();
return 0;
}
//输出结果
//inline construct()
//inline virtual function
//inline destruct()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声明为内联函数是没有意义的
《Effective C++》中所阐述的是:将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声明为inline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即编译器并不真正对声明为inline的构造和析构函数进行内联操作,因为编译器会在构造和析构函数中添加额外的操作(申请/释放内存,构造/析构对象等),致使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精简。其次,class中的函数默认是inline型的,编译器也只是有选择性的inline,将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声明为内联函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将虚函数声明为inline,要分情况讨论
有的人认为虚函数被声明为inline,但是编译器并没有对其内联,他们给出的理由是inline是编译期决定的,而虚函数是运行期决定的,即在不知道将要调用哪个函数的情况下,如何将函数内联呢?
上述观点看似正确,其实不然,如果虚函数在编译器就能够决定将要调用哪个函数时,就能够内联,那么什么情况下编译器可以确定要调用哪个函数呢,答案是当用对象调用虚函数(此时不具有多态性)时,就内联展开
综上,当是指向派生类的指针(多态性)调用声明为inline的虚函数时,不会内联展开;当是对象本身调用虚函数时,会内联展开,当然前提依然是函数并不复杂的情况下
C++11新标准引入了auto类型说明符,用它就能让编译器替我们去分析表达式所属的类型。和原来那些只对应某种特定的类型说明符(例如 int)不同,
auto 让编译器通过初始值来进行类型推演。从而获得定义变量的类型,所以说auto 定义的变量必须有初始值。举个例子:
//普通;类型
int a = 1, b = 3;
auto c = a + b;// c为int型
//const类型
const int i = 5;
auto j = i; // 变量i是顶层const, 会被忽略, 所以j的类型是int
auto k = &i; // 变量i是一个常量, 对常量取地址是一种底层const, 所以b的类型是const int*
const auto l = i; //如果希望推断出的类型是顶层const的, 那么就需要在auto前面加上cosnt
//引用和指针类型
int x = 2;
int& y = x;
auto z = y; //z是int型不是int& 型
auto& p1 = y; //p1是int&型
auto p2 = &x; //p2是指针类型int*
有的时候我们还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希望从表达式中推断出要定义变量的类型,但却不想用表达式的值去初始化变量。还有可能是函数的返回类型为某表达式的值类型。在这些时候auto显得就无力了,所以C++11又引入了第二种类型说明符decltype,它的作用是选择并返回操作数的数据类型。在此过程中,编译器只是分析表达式并得到它的类型,却不进行实际的计算表达式的值。
int func() {return 0};
//普通类型
decltype(func()) sum = 5; // sum的类型是函数func()的返回值的类型int, 但是这时不会实际调用函数func()
int a = 0;
decltype(a) b = 4; // a的类型是int, 所以b的类型也是int
//不论是顶层const还是底层const, decltype都会保留
const int c = 3;
decltype(c) d = c; // d的类型和c是一样的, 都是顶层const
int e = 4;
const int* f = &e; // f是底层const
decltype(f) g = f; // g也是底层const
//引用与指针类型
//1. 如果表达式是引用类型, 那么decltype的类型也是引用
const int i = 3, &j = i;
decltype(j) k = 5; // k的类型是 const int&
//2. 如果表达式是引用类型, 但是想要得到这个引用所指向的类型, 需要修改表达式:
int i = 3, &r = i;
decltype(r + 0) t = 5; // 此时是int类型
//3. 对指针的解引用操作返回的是引用类型
int i = 3, j = 6, *p = &i;
decltype(*p) c = j; // c是int&类型, c和j绑定在一起
//4. 如果一个表达式的类型不是引用, 但是我们需要推断出引用, 那么可以加上一对括号, 就变成了引用类型了
int i = 3;
decltype((i)) j = i; // 此时j的类型是int&类型, j和i绑定在了一起
decltype(auto)是C++14新增的类型指示符,可以用来声明变量以及指示函数返回类型。在使用时,会将“=”号左边的表达式替换掉auto,再根据decltype的语法规则来确定类型。举个例子:
int e = 4;
const int* f = &e; // f是底层const
decltype(auto) j = f;//j的类型是const int* 并且指向的是e
volatile 关键字是一种类型修饰符,用它声明的类型变量表示可以被某些编译器未知的因素更改,比如:操作系统、硬件或者其它线程等。遇到这个关键字声明的变量,编译器对访问该变量的代码就不再进行优化,从而可以提供对特殊地址的稳定访问。
当要求使用 volatile 声明的变量的值的时候,系统总是重新从它所在的内存读取数据,即使它前面的指令刚刚从该处读取过数据。
volatile定义变量的值是易变的,每次用到这个变量的值的时候都要去重新读取这个变量的值,而不是读寄存器内的备份。多线程中被几个任务共享的变量需要定义为volatile类型。
volatile 指针
volatile 指针和 const 修饰词类似,const 有常量指针和指针常量的说法,volatile 也有相应的概念
修饰由指针指向的对象、数据是 const 或 volatile 的:
const char* cpch;
volatile char* vpch;
指针自身的值——一个代表地址的整数变量,是 const 或 volatile 的:
char* const pchc;
char* volatile pchv;
注意:
多线程下的volatile
有些变量是用volatile关键字声明的。当两个线程都要用到某一个变量且该变量的值会被改变时,应该用volatile声明,该关键字的作用是防止优化编译器把变量从内存装入CPU寄存器中。如果变量被装入寄存器,那么两个线程有可能一个使用内存中的变量,一个使用寄存器中的变量,这会造成程序的错误执行。volatile的意思是让编译器每次操作该变量时一定要从内存中真正取出,而不是使用已经存在寄存器中的值。
mutable的中文意思是“可变的,易变的”,跟constant(既C++中的const)是反义词。在C++中,mutable也是为了突破const的限制而设置的。被mutable修饰的变量,将永远处于可变的状态,即使在一个const函数中。我们知道,如果类的成员函数不会改变对象的状态,那么这个成员函数一般会声明成const的。但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在const函数里面修改一些跟类状态无关的数据成员,那么这个函数就应该被mutable来修饰,并且放在函数后后面关键字位置。
explicit关键字用来修饰类的构造函数,被修饰的构造函数的类,不能发生相应的隐式类型转换,只能以显示的方式进行类型转换,注意以下几点: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ihello/p/1444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