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简介
开源,免费,基于Java编写,可集成到其他系统可拓展各个功能插件
支持接口测试,压力(负载和压力)测试等多种功能,支持录制回放,
入门简单相较于自己编写框架活其他开源工具,有较为完善的UI界面,便于接口调试
多平台支持,可在Linux,Windows,Mac上运行
支持多协议
Jmeter的作用
1. 接口测试 postman/jmeter
2. 性能测试 jmeter
3. 数据库测试
1. 创建线程组
线程组主要包含三个参数:线程数、准备时长(Ramp-Up Period(in seconds))、循环次数。
2. 创建http请求
2.1指定请求域名,请求路径
2.2. 设置对应的查看内容
通过察看结果树,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请求的结果,其中红色的是出错的请求,绿色的为通过
2.3.聚合报告参数说明
lable:对应每一个http请求,显示的是http请求的Name,如百度http请求name为baidu#
Samples:表示这一次的测试中一共发出了多少请求,如上图所示,sougou和baidu的http请求每个都发出30个请求
Average:平均响应时间,指的是所有的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如上图的30个请求的总的响应时间除以30得出的平均响应时间,默认的情况下是单个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但当使用了“事务控制器”时,则以事物为单位显示平均响应时间
Median:中位数,也就是50%用户的响应时间90%Line:90%用户的响应时间
Min:最小响应时间
Max:最大的响应时间
Error%:本次测试中出现错误的请求的数量/请求的总数,如上图所示,本次的测试中,sougou的http请求66.6%的请求出错,而baidu的请求则没有出错的请求
Throughput:吞吐量,默认情况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请求数,如上图所示,每秒完成的请求数分别为6.6个每秒,6.2个每秒
Recived KB/Sec:每秒从服务器端接收到的数据量,以kb为计算的单位
http请求
事物控制器
不管事物控制器里有多少个接口都当作一个并发去操作
断言:拿预期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做对比
成功:
失败: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kaixino/p/1426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