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限制同一时间段ip访问次数。
http { limit_req_zone $binary_remote_addr zone=one:10m rate=1r/s; #定义一个名为one的limit_req_zone用来存储session,大小是10M内存, #以$binary_remote_addr 为key,限制平均每秒的请求为1个, #1M能存储16000个状态,rete的值必须为整数, server { ... location /search/ { limit_req zone=one burst=5; #限制每ip每秒不超过1个请求,漏桶数burst为5,也就是队列. #nodelay,如果不设置该选项,严格使用平均速率限制请求数,超过的请求被延时处理. #举个栗子: #设置rate=20r/s每秒请求数为20个,漏桶数burst为5个, #brust的意思就是,如果第1秒、2,3,4秒请求为19个,第5秒的请求为25个是被允许的,可以理解为20+5 #但是如果你第1秒就25个请求,第2秒超过20的请求返回503错误. #如果区域存储空间不足,服务器将返回503(服务临时不可用)错误 #速率在每秒请求中指定(r/s)。如果需要每秒少于一个请求的速率,则以每分钟的请求(r/m)指定。 }
还可以限制来自单个IP地址的请求的处理速率,同时限制虚拟服务器的请求处理速率:
http { limit_req_zone $binary_remote_addr zone=perip:10m rate=1r/s; limit_req_zone $server_name zone=perserver:10m rate=10r/s; ... server { ... limit_req zone=perip burst=5 nodelay; #漏桶数为5个.也就是队列数.nodelay:不启用延迟. limit_req zone=perserver burst=10; #限制nginx的处理速率为每秒10个 }
二、限制单个ip的连接数
http { limit_conn_zone $binary_remote_addr zone=addr:10m; #定义一个名为addr的limit_req_zone用来存储session,大小是10M内存, #以$binary_remote_addr 为key, #nginx 1.18以后用limit_conn_zone替换了limit_conn, #且只能放在http{}代码段. ... server { ... location /download/ { limit_conn addr 1; #连接数限制 #设置给定键值的共享内存区域和允许的最大连接数。超出此限制时,服务器将返回503(服务临时不可用)错误. #如果区域存储空间不足,服务器将返回503(服务临时不可用)错误 }
三、开启错误日志和访问日志
access_log: 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存放路径
写在http 下则是对所有的server的访问进行记录,写在server下则是对当前server的访问记录进行记载(个人建议不同server的访问日志分开记载)。
error_log: nginx 的错误日志
这个是对nginx的访问出错的时候进行记录,(我一般写在文件最上边)
log_format : 定义log的格式。
参数如下
| $remote_addr | 客户端的ip地址(代理服务器,显示代理服务ip) | 
| $remote_user | 用于记录远程客户端的用户名称(一般为“-”) | 
| $time_local | 用于记录访问时间和时区 | 
| $request | 用于记录请求的url以及请求方法 | 
| $status | 响应状态码,例如:200成功、404页面找不到等。 | 
| $body_bytes_sent | 给客户端发送的文件主体内容字节数 | 
| $http_user_agent | 用户所使用的代理(一般为浏览器) | 
| $http_x_forwarded_for | 可以记录客户端IP,通过代理服务器来记录客户端的ip地址 | 
| $http_referer | 可以记录用户是从哪个链接访问过来的 | 
使用 tail -20f 文件 来看后20行内容。
完整配置日志如下:
http {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limit_req_zone $binary_remote_addr zone=one:10m rate=10r/s;
server{
         limit_req zone=one burst=5;
                listen 8000;
                server_name 123.56.223.123;
                access_log  log/access.log main; # 这个log 的地址为 /user/share/nginx/log, 指明使用main格式
                location /{
                          proxy_pass http://127.0.0.1:5558;
                          proxy_redirect off;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Proto    $scheme;
              }
          }
}
日志内容如下:

内容借鉴:
https://www.cnblogs.com/crazylqy/p/6891991.html
https://www.cnblogs.com/xulan0922/p/9219178.html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hanCe/p/1425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