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器模式是类的行为模式。
给定一个语言后,解释器模式可以定义出其文法的一种表示,
并同时提供一个解释器。客户端可以使用这个解释器来解释这个语言中的句子。
语言、解释器和浏览器
解释器模式只描述解释器是怎么工作的,并不指名怎样在运行时创建新的解释器。
虽然广义的将,解释器不一定要有一个浏览器,但是使用浏览器仍然是最常见的建立解释器的办法。
一个浏览器可以从一个文件或命令行读入文字性命令,并创建解释器。
浏览器的工作就是将一个文字性语言翻译成为等效的解释器语言。因此,解释器往往需要浏览器。
模式涉及的角色:
1. 抽象表达式角色(Expression): 声明一个所有的具体表达式角色都需要实现的抽象接口。这个接口主要是一个 interpret()方法,称作解释操作。
2. 终结符表达式角色(Terminal Expression): 这是一个具体角色。
3. 非终结符表达式角色(Nonterminal Expression): 这是一个具体角色。
4. 客户端角色(Client): 代表模式的客户端有以下功能:
在一般情况下,模式还需要一个环境角色。
5. 环境角色(Context): 提供解释器之外的一些全局信息,比如变量的真实量值等。
这里给出一个最简单的文法和对应的解释器模式的实现,这个简单文法如下:
抽象语法树(AST)的每一个节点都代表一个语句,而在每一个节点上都可以执行解释方法。
解释器模式系统的结构图:
首先,抽象表达式角色(Expression)声明了由三个方法组成的接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释操作方法 interpret() 方法。
其次是终结表达式角色:Constant, Variable。
再次是非终结表达式角色:And, Or, Not
And非终结表达式代表一个二元运算,运算的文法是R = R1R2,或者 Expression ‘And’ Expression,
因此,它会有两个合成的关系指向Expression类。
Or非终结表达式也是一个二元运算,运算的文法是R=R1R2,或者 Expression ‘Or‘ Expression,
因此,它也有两个合成关系指向Expression类。
Not非终结表达式代表一个一元运算,文法 R=R1,或者 ‘Not’ Expression,因此它只有一个合成关系指向Expression类。
源码: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Vincent-yuan/p/1377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