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同时,软件始终伴随其步伐迅猛发展,就计算机的编程语言而言,也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机器语言。每条指令用二进制编码,效率很低。
第二代:汇编语言。用符号编程,和具体机器指令有关,效率不高。
第三代: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BASIC、PASCAL等都属于高级语言。
Part 1. Java 发展简史
20 世纪 90 年代,单片式计算机系统诞生,单片式计算机系统不仅廉价,而且功能强大,使用它可以大幅度提升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智能化程度。
SUN 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在 1991
年成立了一个由詹姆斯·高斯林(James Gosling)领导,名为 “Green” 项目小组,目的是开发一种 能够在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上运行的程序架构(主要是像 有线电视转换盒 这一类 处理能力和内存都很有限,并且 CPU 厂商又各不相同 的消费设备)。
由于这些消费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内存都有限,所以语言必须 非常小且能够生成非常紧凑的代码。另外,由于不同厂商会选择不同的 CPU,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这种语言 不应该与任何特定的体系结构绑定。代码短小、紧凑且与平台无关,这些要求促使开发团队设计出一个 可移植的语言,可以为虚拟机生成中间代码。
不过,Sun 公司的人都有 UNIX 的应用背景。因此,所开发的语言以 C++ 为基础,而不是 Lisp/ Smalltalk 或 Pascal。不过,就像 Gosling 在专访中谈道:“毕竟,语言只是实现目标的工具,而不是目标本身。”
Gosling 把这种语言称为 "Oak"(直译为橡树,大概是因为它非常喜欢自己办公室窗外的一颗橡树...)。后来 Sun 公司发现,Oak 是一种已有的计算机语言名字,于是 Gosling 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多次讨论后,从 Java/ DNA/ SILK/ RUBY 中决定使用 Java 来命名。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有灵感的选择。
1992
年,Green 项目发布了它的第一个产品,称之为 「* 7」。这个产品可以提供非常智能的远程控制。遗憾的是,Sun 公司对生产这个产品并不感兴趣。Green 项目组的人员必须找出其他的方法来讲他们的技术推向市场。
然而,仍然没有任何一家标准消费品电子公司对此感兴趣。于是,Green 项目组投标了一个设计有线电视盒的项目,它能提供视频点播等新型有线服务,但他们没能拿到这个合同 (有趣的是,得到这个项目的公司的领导恰恰是开辟 Netscape 公司的 Jim Clark。Netscape 公司后来对 Java 的成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Green 项目 (这时已经换了一个新名字 ———— "First Person 公司") 在 1993
年一整年以及 1994
年上半年,一直在苦苦寻找买家购买他们的技术。然而,一个也没有找到 (Partick Naughton ———— 项目组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完成了大多数营销工作的人,声称为了销售这项技术,已累计飞行了 300,000
英里)。
1994
年 First Person 公司解散了。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ukelook/p/1358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