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文明对架构发展三个主要贡献:
1)多个建筑结构的完美结合;
2)建筑装饰形式和模式的广泛普及;
3)有序规划的概念,规划是架构的基石。
2、现代信息系统的架构三要素:构建、模式和规划
3、现代信息系统的架构本质:概念和物理
1)概念层次包含了艺术、科学、方法和建设风格;
2)物理层次是指在一系列的架构工作之后而产生的物理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
4、软件架构首先必须定义和建立一系列清晰的、实用的信息和处理流程。
5、软件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件的描述、构件的相互作用、指导构件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在描述阶段,主要描述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以及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规则,特别是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的交互关系。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类或者对象。软件架构不仅指定了整个软件系统的组织和拓扑结构,而且显示了软件需求和构成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
1、企业软件架构也叫做企业架构,是应用全面的和严格的方法描述一个针对信息系统、流程处理、个人和组织当前和/或未来行为的抽象结构集合,所以它们与组织的核心目标和战略方向结合,尽管一般来说与信息技术高度相关,但也与商业流程优化密切相关,因此也涉及商业模式、功能管理和过程架构。
2、企业软件架构的雏形来自于企业建模的理论和思想。
3、Zachman提出从信息、流程、网络、人员、时间和基本原理等6个视角来分析企业,并提出了对应的语义、概念、逻辑、物理、组件和功能等6个模型。
4、企业软件架构实施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需求才是软件架构发展的引擎。而企业的需求来源广泛,企业信息化需要支持市场需求、环境要求、经营需要、技术发展、用户需要以及法律需求,涉及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而几乎所有领域都能够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构成企业信息化项目。
5、软件架构的研究已发展为软件工程领域的一个独立分支,研究主要包括软件架构描述语言、软件架构的描述与表示、软件架构的分析与验证、基于架构的软件维护与演化、软件架构的可靠性等方面。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zp940802/p/1343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