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cascading style sheet) 汉译为层叠样式表,是用于控制网页样式。WEB标准中的表现标准语言,在网页中主要对网页信息的显示进行控制。目前推荐遵循的是W3C发布的CSS3.0版本;用来表现HTML或者XHTML等样式文件的计算机语言。1998年5月21日由w3C正式推出的css2.0
CSS语法由两部分组成:选择符、声明。
声明包括:属性和属性值
选择符 {属性: 属性值 ;属性:属性值}
选择符说明:CSS选择符(选择器)
选择符表示要定义样式的对象(标签名字),可以是元素本身,也可以是一类元素或者制定名称的元素,简单来说就是给对应的元素起个名称。
<style type="text/css">
css语句
</style>
注:使用style标记创建样式时,最好将该标记写在``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目标文件的路径及文件名全称" />
使用link元素导入外部样式表时,需将该元素写在文档头部,即<head>与</head>之间。
rel:用于定义文档关联,表示关联样式表;
type:定义文档类型;
<标签 style="属性1:值1;属性2:值2; ……"></标签>
CSS基本选择符:类型选择符、id选择符、class选择符(类选择符)。
CSS选择符分类:
类型选择符是根据html语言中的标记来直接定义
语法:标签名称 {属性:属性值;}
语法 : .class名{属性:属性值;}
用法:class选择符更适合定义一类样式;
(1)当我们使用类选择符时,应先为每个元素定义一个类名称,
(2)类选择符的语法格式:
如:
语法: <标签 id=“名”></标签>
#id名{属性:属性值;}
| 代码 | 解释 |
|---|---|
| a:link {color: red;} | 未访问的链接状态 |
| a:visited {color: green;} | 已访问的链接状态 |
| a:hover {color: blue;} | 鼠标滑过链接状态 |
| a:active {color: yellow;} | 鼠标按下去时的状态 |
说明:
1)当这4个超链接伪类选择符联合使用时,应注意他们的顺序,正常顺序为:
a,a:link,a:visited,a:hover,a:active,错误的顺序有时会使超链接的样式失效;
2)为了简化代码,可以把伪类选择符中相同 的声明提出来放在a选择符中;
例如:a{color:red;} a:hover{color:green;}
表示超链接的三种状态都相同,只有鼠标划过变化颜色
语法:*{属性:属性值;}
说明:通配选择符的写法是“*”,其含义就是所有标签;
表示该样式适用所有网页元素;
用法:常用来重置样式。
例:*{margin:0;padding:0;}
语法:选择符1,……,选择符5 {属性:属性值;}
说明:当有多个选择符应用相同的样式时,可以将选择符用“,”分隔的方式,合并为一组。
实例:.top, #nav, p{width:100px;}
语法:选择符1(父) 选择符2(后代){属性:属性值;}
选择符父级 选择符子级{属性:属性值;}
说明:选择符1和选择符2用空格隔开,含义就是选择符1中包含的所有选择符2;
实例: div ul li{height:200px;}
css中用四位数字表示权重,权重的表达方式如:0,0,0,0;
权重规则:HTML标签(类型选择符)的权重是1,class的权重是10,id的权重是100。
css层叠指的是样式的优先级,当产生冲突时以优先级高的为准。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x-pricking/p/1318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