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缺点
螺旋模型
四种象限
1. 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 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3. 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4. 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制定下一步计划。
螺旋模型由风险驱动,强调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从而支持软件的重用,有助于将软件质量作为特殊目标融入产品开发之中。
优点
1. 设计灵活可以在项目各个阶段进行变更。
2. 风险驱动,每个项目上线前都要进行风险分析。
缺点
1. 螺旋模型强调风险分析,需要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及时标识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
2. 如果执行风险分析将大大影响项目的利润,那么进行风险分析就毫无意义了。
V模型
1、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最早是由Paul Rook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由英国国家计算机中心文献中发布,旨在改进软件
开发的效率和效果;
2、V模型推出之前,人们通常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全部完成之后的一个阶段,尽管当时已经出现了测试
工作会占用这个项目周期一半的时间,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测试只是一个收尾工作;V模型在这个时候推出,就是为了改变之前行业的普遍认识。
3、V模型本身是软件开发中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4、V模型标明了测试过程中本身存在的不同阶段,从左到右,描述了开发过程和测试过程间的阶段对应关系。
V模型的优点
测试V模型即包含了底层测试又包含了高层测试;
1、底层测试:检验源代码质量的测试,如:单元测试;
2、高层测试:检验整个系统的需要,如:系统测试;
V模型清楚地标识出了软件开发的阶段。
它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式把整个开发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很明确,因此便于控制开发过程。当所有的阶段都完成之后,该软件的开发过程也随之结束。
V模型的缺点
1.V模型一大缺点正是它自身的顺序性所导致的。到了测试阶段,程序已经完成,错误已经产生,很多前期的错误一直到测试阶段才发现,甚至无法发现,往往无从修改了。
2、同时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在需求阶段很难把用户的需求完全明确下来,因此,当需求变更时将会导致阶段反复,而且都要重复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过程,返工量非常大,模型灵活性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