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获取指针当前位置的元素的值
key():获取指针当前元素的键名
next():指针移动到下一个元素
prev():指针前移到上一个元素
end():指针移动到最后一个元素
reset():指针复位到第一个元素
举个例子:

测试结果:

range()的使用
range( mixed $start , mixed $limit [, number $step = 1 ] )建立一个包含指定范围单元的数组 start 序列的第一个值。 limit 序列结束于limit值。 step 如果给出了step值,它将被作为单元之间的进步值。step应该为正值。如果未指定,step则默认为1。
count()的使用
count( mixed $var [, int $mode = COUNT_NORMAL ] ) 计算数组中的单元数目或对象中的属性个数 var 指的是数组或对象。 mode 如果可选的mode参数设为COUNT_RECURSIVE(或1),count()将递归地对数组技术。对计算多维数组的所有单元尤其有用。mode的默认值是0,count()识别不了无限递归。
举个例子:

测试结果:

list()是语言结构,主要功能是将数组元素转为变量,数组的键名必须是默认从0开始递增的索引数组,不能是关联数组。
list()的参数不一定要和元素数组一一对应,不对应的变量就自动忽略。

测试结果:

list()从最右边一个参数开始赋值。如果你用单纯的变量,不用担心这一点。但是你如果用了具有索引的数组,通常你期望得到的结果和在list()中写的一样是从左到右的,但实际并不是。它是以相反的顺序赋值的。
举个例子:

测试结果:

each()可以遍历任何数组,将当前元素以特殊键值对方式返回,并自动下移数组指针。

测试结果:

数组说明:返回的是四个元素的数组,其中0、1是当前元素的两种表示方法,0和1键名对应的是元素的索引表示方法,这个特征适合和list()进行处理。key和value对应的是元素的关联表示方法。单元0和key包含有数组单元的键名,1和value包含有数据值。
举个例子:

测试结果: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xiaojiang0414/p/1292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