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普特南大学生数学竞赛是世界知名的面向大学本科生的数学竞赛,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比赛,却是一个新生事物,迄今只举行了两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会主办,各省市数学会协办,分为赛区初赛和全国决赛两个部分,通常是每年的10月份在各省市赛区举行初赛,第二年的3月份在指定大学举行最后的决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面向全国高校二年级以上的本科生,根据所学专业分成数学类和非数学类两个竞赛类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调动各高校的积极性,争取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到数学竞赛中来。
复旦大学在前两届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数学类成绩还是不错的。首先,前两届初赛成绩绝对在上海赛区一枝独秀;其次,前两届决赛成绩在全国也名列前茅。比如说,第一届决赛获得了个人并列第一名,第二届决赛获得了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当然,前两届的非数学类成绩都不太理想,这里面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这里不便细说。
下面来谈一谈我的数学竞赛观。我是因为高中数学竞赛成绩优异保送进入复旦数学系读本科的;在大三暑假,我和另外两位同学代表复旦参加了中科院举办的第十届华晨杯大学生数学竞赛,并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应该说我出身于数学竞赛,获益于数学竞赛,对数学竞赛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一、应该认识到大学竞赛与高中竞赛的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参赛学生和考察的知识层面显然不同;其次,竞赛宗旨或者说要最终达到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最后,两者的利益驱使也差别很大。比如说,以前高中数学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就可以保送进入大学深造,所以很多高中生即使不喜欢数学,也会去搞数学竞赛,至于进入大学之后,绝大部分不见得会读数学系。而大学生数学竞赛更强调的是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虽然某些利益驱使依然存在,但显然不能和高中数学竞赛相比。至少从现阶段看,大学生数学竞赛还保持着某种纯粹性,不管是数学专业还是非数学专业的本科生,参加数学竞赛都可以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增进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对高等数学的运用能力。
二、应该认识到数学教学和数学竞赛的关系。这三年来我一直教授复旦数学学院本科生的基础课《高等代数》,同时我也负责复旦参加前二届大学生数学竞赛的相关组织工作,也给学生上过竞赛辅导课。如何在教学和竞赛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高质量的基础课教学是竞赛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障;良好的竞赛氛围可以促进基础课教学水平的提高。虽然复旦也搞赛前辅导,但决不搞题海战术、强化训练,所以复旦取得的优异竞赛成绩绝对是复旦一贯重视基础课教学的功劳。我认为,只要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一定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反过来,通过宣传和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学和竞赛是相辅相成的两件事情,只要把握合理,绝对可以事半功倍。
三、应该认识到个人荣誉与学校荣誉的关系。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名次,对个人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大事情,而且也没有太大的利益驱使;但对学校来说,同学们获得的名次却是对学校最好的支持和奉献。现今高校之间竞争愈加激烈,从招生、评奖到就业等等,各大高校互相攀比。我们复旦向来以数学见长,如何保持复旦数学的高水平,除了教师们应该不断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之外,学生们也应该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如果大家都能把参加数学竞赛看成是为复旦争光,那么我相信复旦数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注:本文撰写于2011年4月,文中数据没有进行更新,从而某些论断没有考虑最新的数据,仅为当时的个人观点。
原文:http://www.cnblogs.com/torsor/p/3554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