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库技术 > 详细

SQL注入

时间:2020-04-15 11:02:47      阅读:8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一、SQL 注入
所谓 SQL 注入,就是通过将 SQL 命令插入应用程序的 http 请求中,并在服务器端被接收后用于参与数据库操作,最终达到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的 SQL 命令的效果。理论上来讲,应用程序中只要是与数据库有数据交互的地方,无论是增删改查,如果数据完全受用户控制,而应用程序又处理不当,那么这些地方都是可能存在 SQL 注入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开发语言如:JAVA、PHP、Python、ASP 等都可以使用SQL数据库来存放数据,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SQL注入问题的发生。
二、SQL 注入的危害
恶意攻击者除了可以利用 SQL 注入漏洞获取数据库中的信息(例如,管理员后台密码、站点的用户个人信息)之外,甚至在数据库权限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向服务器中写入一句话木马,从而获取 webshell 或进一步获取服务器系统权限。
四、如何避免SQL注入
常见的修复方法:

  1. 使用预编译处理输入参数:要防御 SQL 注入,用户的输入就不能直接嵌套在 SQL 语句当中。使用参数化的语句,用户的输入就被限制于一个参数当中。如下所示:
    技术分享图片
  2. 输入验证:检查用户输入的合法性,以确保输入的内容为正常的数据。数据检查应当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执行,之所以要执行服务器端验证,是因为客户端的校验往往只是减轻服务器的压力和提高对用户的友好度,攻击者完全有可能通过抓包修改参数或者是获得网页的源代码后,修改验证合法性的脚本(或者直接删除脚本),然后将非法内容通过修改后的表单提交给服务器等等手段绕过客户端的校验。因此,要保证验证操作确实已经执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服务器端也执行验证。但是这些方法很容易出现由于过滤不严导致恶意攻击者可能绕过这些过滤的现象,需要慎重使用。
  3. 错误消息处理:防范 SQL 注入,还要避免出现一些详细的错误消息,恶意攻击者往往会利用这些报错信息来判断后台 SQL 的拼接形式,甚至是直接利用这些报错注入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报错信息显示出来。
    4.加密处理:将用户登录名称、密码等数据加密保存。加密用户输入的数据,然后再将它与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比较,这相当于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了“消毒”处理,用户输入的数据不再对数据库有任何特殊的意义,从而也就防止了攻击者注入 SQL 命令。

转载自:https://www.freebuf.com/news/184732.html

SQL注入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wangyaqiong/p/12703216.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