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DEBUG常用命令总结

时间:2020-03-15 00:18:28      阅读:5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DEBUG下最常用的调试指令为六个

一、常用DEBUG命令

(1)R :查看更改cpu寄存器内容

(2)D:查看内存中内容

(3)E:改写内存中内容

(4)U:将内存中机器指令翻译成汇编指令

(5)T:执行一条机器指令

(6)A:以汇编格式在内存中写入一条指令

二、常用命令的使用

1.R命令:查看 更改CPU寄存器内容

输入r后回车,会显示所有寄存器的数值

如果修改寄存器数据 如ax寄存器数值 则输入“r ax”后回车,在“:”后输入新数据,回车则修改完成
技术分享图片

 

2.命令d: 查看内存数据

D命令显示数据个数如下所示,内存地址格式为【段地址:偏移地址】,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共同组成内存地址,实际内存地址=段地址+偏移地址

直接输入d 显示的内存区域地址为上次查看位置后内存数据

输入命令时,可以直接输入内存地址,查看制定地址的内存数据。如D【1111:0000】 直接显示命令 段地址为1111,偏移地址为0 的内存数据。

采用“d 段地址:起始偏移地址 结尾偏移地址 ”可以查看起始地址到结尾地址范围内的数据 。如“d 1111:0000  FF” 查看数据范围为“1111:0000 ~ 1111:00FF”
技术分享图片

 

3.E命令改写内存中的数据

(1)“e  段地址:偏移地址 数据1 数据2 ... 数据n”方式,一次性修改指定地址的n个数据

技术分享图片

 

(2)."e 段地址:偏移地址" 按照提示 单个输入

输入命令后,光标停在“.”后,“.”前为改地址原始数据,在“.”后输入新数据 ,按空格 修改下一个地址数据。输入完成,直接按回车

技术分享图片

 

4. 命令 U 将指定地址的机器码翻译为汇编指令,并显示出来

格式:“U 段地址:偏移地址”

技术分享图片

 

5.A命令,以汇编形式在内存中输入机器指令

-A 段地址:偏移地址 回车后开始输入地址即可

 技术分享图片

 

6.T指令 执行一条或者多条指令

使用T 指令 执行内存地址为【CS寄存器数值:IP寄存器数据】位置的指令

 

(1)ax寄存器原始数据为0000,修改cs:ip = 1000:100后,在cs:ip 写入 “MOV AX , 1”的机器码,使用t命令执行后,ax寄存器数据被修改为0001

技术分享图片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我们一起成长(公众号里有资源呦)

技术分享图片

DEBUG常用命令总结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0pen1/p/1249533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