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hasattr(Parent,‘x‘): print(getattr(Parent,‘x‘)) setattr(Parent,‘x‘,3) print(getattr(Parent,‘x‘))
引用计数:引用计数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内存管理手段, 当一个 Python 对象被引用时其引用计数增加 1, 当
其不再被一个变量引用时则计数减 1. 当引用计数等于 0 时对象被删除。
引用计数也是一种垃圾收集机制,而且也是一种最直观,最简单的垃圾收集技术。当 Python 的某
个对象的引用计数降为 0 时,说明没有任何引用指向该对象,该对象就成为要被回收的垃圾了。比
某个新建对象,它被分配给某个引用,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 1。如果引用被删除,对象的引用计数为 0,
那么该对象就可以被垃圾回收。不过如果出现循环引用的话,引用计数机制就不再起有效的作用了
如果两个对象的引用计数都为 1,但是仅仅存在他们之间的循环引用,那么这两个对象都是需要被
收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引用计数虽然表现为非 0,但实际上有效的引用计数为 0。所以先将循环引
用摘掉,就会得出这两个对象的有效计数。
从前面“标记-清除”这样的垃圾收集机制来看,这种垃圾收集机制所带来的额外操作实际上与系统
中总的内存块的数量是相关的,当需要回收的内存块越多时,垃圾检测带来的额外操作就越多,而垃圾
回收带来的额外操作就越少;反之,当需回收的内存块越少时,垃圾检测就将比垃圾回收带来更少的额
外操作。
内存池:
1. Python 的内存机制呈现金字塔形状,-1,-2 层主要有操作系统进行操作;
2. 第 0 层是 C 中的 malloc,free 等内存分配和释放函数进行操作;
3. 第 1 层和第 2 层是内存池,有 Python 的接口函数 PyMem_Malloc 函数实现,当对象小于
256K 时有该层直接分配内存;
4. 第 3 层是最上层,也就是我们对 Python 对象的直接操作;
Python 在运行期间会大量地执行 malloc 和 free 的操作,频繁地在用户态和核心态之间进行切
换,这将严重影响 Python 的执行效率。为了加速 Python 的执行效率,Python 引入了一个内存池
机制,用于管理对小块内存的申请和释放。
Python 内部默认的小块内存与大块内存的分界点定在 256 个字节,当申请的内存小于 256 字节
时,PyObject_Malloc 会在内存池中申请内存;当申请的内存大于 256 字节时,PyObject_Malloc 的
行为将蜕化为 malloc 的行为。当然,通过修改 Python 源代码,我们可以改变这个默认值,从而改
变 Python 的默认内存管理行为。
指由于疏忽或错误造成程序未能释放已经不再使用的内存的情况。内存泄漏并非指内存在物理上的
消失,而是应用程序分配某段内存后,由于设计错误,失去了对该段内存的控制,因而造成了内存的浪
费。导致程序运行速度减慢甚至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有 __del__() 函数的对象间的循环引用是导致内存泄漏的主凶。
不使用一个对象时使用:del object 来删除一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就可以有效防止内存泄漏问题。
通过 Python 扩展模块 gc 来查看不能回收的对象的详细信息。
可以通过 sys.getrefcount(obj) 来获取对象的引用计数,并根据返回值是否为 0 来判断是否内存
泄漏。
Python 的参数传递有:位置参数、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关键字参数。
函数的传值到底是值传递还是引用传递,要分情况:
不可变对象
能在函数内部改变。
缺省参数指在调用函数的时候没有传入参数的情况下,调用默认的参数,在调用函数的同时赋值时,
所传入的参数会替代默认参数。
*args 是不定长参数,他可以表示输入参数是不确定的,可以是任意多个。
**kwargs 是关键字参数,赋值的时候是以键 = 值的方式,参数是可以任意多对在定义函数的时候
不确定会有多少参数会传入时,就可以使用两个参数。
Python 中一切皆对象,函数名是函数在内存中的空间,也是一个对象。
在编写代码时只写框架思路,具体实现还未编写就可以用 pass 进行占位,使程序不报错,不会进
行任何操作。
a = 10 b = 20 c = [a] a = 15
a,b = b,a
①从参数方面来讲:
map()包含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函数,第二个是序列(列表 或元组)。其中,函数(即 map
的第一个参数位置的函数)可以接收一个或多个参数。
reduce()第一个参数是函数,第二个是序列(列表或元组)。但是,其函数必须接收两个参数。
②从对传进去的数值作用来讲:
map()是将传入的函数依次作用到序列的每个元素,每个元素都是独自被函数“作用”一次 。
reduce()是将传人的函数作用在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得到结果后,把这个结果继续与下一个元素作用
(累积计算)。
递归的终止条件一般定义在递归函数内部,在递归调用前要做一个条件判断,根据判断的结果选择
是继续调用自身,还是 return;返回终止递归。
终止的条件:
1. 判断递归的次数是否达到某一限定值
2. 判断运算的结果是否达到某个范围等,根据设计的目的来选择
回调函数是把函数的指针(地址)作为参数传递给另一个函数,将整个函数当作一个对象,赋值给调
用的函数。
内建类型:布尔类型、数字、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集合;
输出字符串‘a’的内建方法;
[0, 1, 4]
lambda 函数是一个可以接收任意多个参数(包括可选参数)并且返回单个表达式值的函数
1、lambda 函数比较轻便,即用即仍,很适合需要完成一项功能,但是此功能只在此一处使用,
连名字都很随意的情况下;
2、匿名函数,一般用来给 filter, map 这样的函数式编程服务;
3、作为回调函数,传递给某些应用,比如消息处理
def multipliers(): return [lambda x : i * x for i in range(4)] print [m(2) for m in multipliers()]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tracydzf/p/1242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