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慈禧
第三回 初獦锋芒
上回咱们说到慈禧长得很漂亮,这是她能进宫的第一步,但要光凭这一点,也不一定就能在宫里混得很牛叉。和她同期入宫的哪个不是美女?慈安不光长得漂亮,还有家世背景,几年就从嫔升到了皇后,丽妃是大家公认的最漂亮的女人,云嫔漂亮又温柔贤淑,和其他三个女人相比,她在颜值和背景上没有任何优势,但她也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有心机,还会生孩子。
这个咸丰皇帝名字真是没起错,正事儿他不爱干,每天他闲得抽疯。要说起来,皇帝是老天的儿子,应该是个圣人,实际上皇帝也是普通人,而且皇帝要不节制欲望,他连普通人也不如。又没人敢管他,那就想干什么干什么呗。咸丰平时就两个爱好,一个是喝酒,一个是性事。除了宫里的女人,他还喜欢在外面养女人,据说在园明园里就有好多野女人,这些女人中什么人都有,我就不多说了,你懂的。这小子本来身体不太好,又每天沉迷酒色,把自己折腾得不人不鬼的。那时候没有伟哥,也不知道哪个混蛋告诉他喝鹿血能壮阳。他在园子里养了一百多头鹿,专门供他喝血。像他这么一个人,不可能对哪个女人很专一,但慈安、慈禧她们这四个人,都能得到咸丰的宠幸,说明这四个人都是有绝招的。其他三个人咱们不说了,慈禧的绝招用东北话说就是会来事儿,用咱们长治话说就是有眼色。
咸丰有个践毛病,一喝酒就醉,一醉就胡闹,经常酒后发疯,把周围的人打一顿。连他最喜欢的慈安和丽妃也被她打过,但慈禧从来没有挨过打,一次也没有。为什么呢?慈禧什么时候都能顺着咸丰的意思,咸丰什么时候想干什么,她心里那叫一个清楚。她什么时候都能让咸丰舒服,咸丰当然不会打她了。慈禧为什么这么讨咸丰欢心?这和她幼年的经历有一定关系。父亲早早没了,十几岁就知道了生活的艰难,这促使她会更多的去了解人性。咱们再说一个人,就说那个和珅吧,他为什么那么会办事儿?让乾隆离开他就觉得难受。和珅也是早早没了父母,而且是从社会底层混出来的,这种人就是厉害。我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她说,一个小农村的人,一旦在城里混得开了,城里的人斗不过他。
慈禧的成长经历,让她比宫里的其他女人多了些社会经验,但除此之外,还要说她天性的聪明。有些东西是教不会的,比如洞悉人心的能力。慈禧进宫的时候多大年龄?17岁。你看看我们今天17岁的女孩儿,她们受教育程度比慈禧高多了,但有几个像她那样成熟的。武则天进宫的时候,比慈禧还小,年仅14岁。这么小的年龄,就知道在复杂险恶的宫斗中如何保全自己,这绝对是天才。所以,奉劝各位家长,别老抱怨孩子不懂事儿,咱们的孩子就不是那个早熟的品种。
慈禧是在咸丰二年进宫的,到咸丰四年的时候,她从贵人升到了嫔,说明她混得还是很不错的。可对比同时进宫的慈安就差远了,人家慈安已经成了皇后。这时候,她知道自己要想再往上升一升就难了,惟一的指望就是赶紧给咸丰皇帝生下个孩子。别看咸丰每天在床上忙得昏天黑地的,当时他一个孩子都没有。这事儿说起来也是邪了门儿了,清朝兴盛的时候,皇帝特别能生,康熙皇帝有35个儿子,24个女儿。后面的皇帝虽然生不了这么多,但生一、二十个孩子还是不在话下的。自咸丰开始,皇帝的生育能力突然下降了。咸丰好歹还生了一个儿子,再往下的三代皇帝,都是一个也不生。可惜当时还没有“新星医院”,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慈禧当时患有严重的妇科疾病,什么病呢?就是小女孩儿常见的宫寒痛经。当时,不知道她是不是怀疑过咸丰的生育能力,但她想得更多的是,得先把自己这头的病给治好,保证自己这边先具备了生孩子的条件。这时候,她又一次表现出了自己很深的心机。她没有把自己有病的事告诉任何人,虽然她和皇后慈安的关系很好,但这种事关自己前途命运的大事儿,是绝不能让对方知道的。这事儿也不能跟皇帝明说,让皇帝知道也不太好。有人问了,有病找太医看看不就完了,不行啊,当时她身份还不够,还不能随便叫太医入宫看病,这个事儿必须通过皇帝。有一次,她趁着皇帝高兴,就跟皇帝说,自己胃腹胀痛,想请太医给看看,咸丰立马就叫来了太医。
当时,太医给慈禧看病的方子,现在还保留着,我看过这个方子,这次本来想抄下来方子让大家看看,又担心会误导了大家,所以方子就不给各位看了。说实话,这张方子现在没有什么价值。现在治宫寒痛经的医学手段很多,有病您最好去医院,别瞎耽误工夫。
慈禧的病很快就治好了,说来也奇怪,她的病刚好,马上怀上了咸丰的孩子。这种事情我实在没法解释,慈禧能怀上咸丰的孩子,说明咸丰是有生育能力的。其他女人为什么就怀不上?难道她们全有病?这个事儿您要有兴趣,您自己去找“新星医院”的大夫问一下。反正我是整不明白,我只能说这是人家慈禧太会生了,在极端的困难中,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生。
宫里那么多女人,就慈禧怀上了孩子,这意味着她也同时处在了高度危险中。不过,凭她的心机,没人能暗算得了她。她早早把怀孕的事情告诉皇帝,请皇帝加派人员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咸丰把这事儿当成了宫里的头等大事儿,太医、侍者责任分明,这谁还能下得了手?慈禧怀孕六个月后,她又向咸丰请求,将自己的母亲接到宫中照顾自己,临产前一个月,产婆入宫日夜在身边侍候。最终,慈禧足月顺产生下了咸丰惟一的儿子。咸丰高兴疯了,重奖有功人员,奖励慈禧她妈妈一处大房子,参与此事的太医、太监、宫女各有奖赏。生下小皇子以后,慈禧在宫里的地位就不得了了。她从嫔升到了贵妃。因为当时没有设皇贵妃,慈禧已经位列慈安之下,成了后宫里的第二号人物。
地位高了,更得宠了,慈禧还意外获得了处理国家政务的机会。咸丰不爱干正事儿,可他在那个位子上,很多事儿不干还不行。因为和咸丰在一起的时候多了,咸丰发现慈禧懂汉语,还会写字,能算上是后宫里的“双语”人才了。慈安皇后就没这本事,她汉语说不利索,还不大认字,由此看来,有文化不吃亏,会一门外语更重要。咸丰不想看奏折的时候,就让慈禧给他念念。要进行简单批复的折子,就让慈禧代他写几行字。如:朕知道了。按你的意思办吧……
通过经常给咸丰念折子,慈禧知道了宫外的很多事情,比如,太平天国现在什么情况、和英法联军整成什么样了。每天看着咸丰处理这些奏折,她还学会了很多事情的处理方法。别小看她平时给咸丰打打下手的这些经历,这都是为她以后执掌天下打基础的。如果她像慈安太后那样,没有任何处理国家政务的经验,就把国家权力交给她,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然,这和她的性格、天份都是有关系的。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女人天生对政治不感兴趣,即使你真有兴趣,政治这个东西也不是一般人能玩儿转的。这个您别不服气,你现在让我干个长治角沿村的村长,估计我也整不了。
不要以为慈禧就是个凭着专横霸道掌权的女人,当王朝遇到重大危机的时候,她表现的比咸丰更果感,也更能拿得出主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兵锋直指北京。当时,咸丰正带着一群女人在园明园里胡闹,听到这个消息,他当场放声大哭。身边的慈禧却表现的很镇定,她对咸丰说,现在哭也没有用,应该紧急诏恭亲王奕訢与英、法议和。当英法联军直逼北京的时候,咸丰要带着嫔妃们逃往承德,慈禧又劝咸丰,皇帝不在京城,京城无主,局面会更恶化,一旦京城失守,宫壂和宗庙也会遭到毁踏。离北京比较近的河南、山西、山东可调兵力有三万九千,对外可号称十万大军,调他们迅速进京勤王,北京是可以保住的。从这两件事上就能看的出,对比遇到危机就只会哭、只会跑的咸丰,慈禧是不是比他要强的多?
初露锋芒的慈禧并没有因为她的机智和果决得到咸丰进一步的赏识,反而差点儿为自己引来了杀身大祸。时间关系,这些故事我只能以后再给您讲了。不看后面的故事,您就不知道,一个人的坚强是如何在现实中学会的。您就不知道,一个人的狠毒是如何被现实环境逼出来的。所以,不看后面的故事,您就后悔去吧。嘿嘿嘿!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pj1970/p/1242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