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图可以看出,其实 根节点 和 树枝节点 本质上是同一种数据类型(蓝色圆圈),可以作为容器使用;
而 叶子节点 与 树枝节点 在语义上不属于同一种类型,但是在 组合模式 中,会把 树枝节点 和 叶子节点 认为是同一种数据类型(用同一接口定义),让它们具备一致行为。
这样,在 组合模式 中,整个树形结构中的对象都是同一种类型,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客户无需辨别 树枝节点 还是 叶子节点,而是可以直接进行操作,给客户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组合模式 核心:借助同一接口,使叶子节点和树枝节点的操作具备一致性。
当子系统与其内各个对象层次呈现树形结构时,可以使用 组合模式 让该子系统内各个对象层次的行为操作具备一致性。客户端使用该子系统内任意一个层次对象时,无须进行区分,直接使用通用操作即可,为客户端的使用带来了便捷。
注:如果树形结构系统不使用 组合模式 进行架构,那么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对该系统进行职责分析,按上文树形结构图所示,该系统具备两种对象层次类型:树枝节点和叶子节点。那么我们就需要构造两种对应的类型,然后由于树枝节点具备容器功能,因此树枝节点类内部需维护多个集合存储其他对象层次(eg:List<Composite>
,List<Leaf>
),如果当前系统对象层次更复杂时,那么树枝节点内就又要增加对应的层次集合,这对树枝节点的构建带来了巨大的复杂性,臃肿性以及不可扩展性。同时客户端访问该系统层次时,还需进行层次区分,这样才能使用对应的行为,给客户端的使用也带来了巨大的复杂性。而如果使用 组合模式 构建该系统,由于 组合模式 抽取了系统各个层次的共性行为,具体层次只需按需实现所需行为即可,这样子系统各个层次就都属于同一种类型,所以树枝节点只需维护一个集合(List<Component>
)即可存储系统所有层次内容,并且客户端也无需区分该系统各个层次对象,对内系统架构简洁优雅,对外接口精简易用。
优点
缺点
组合模式 主要包含三种角色:
组合模式 在代码具体实现上,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2.安全模式:统一行为(Component)只规定系统各个层次的最基础的一致行为,
而把组合(树节点)本身的方法(管理子类对象的添加,删除等)放到自身当中;其 UML 类图如下所示:
问:透明组合模式 和 安全组合模式 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那么我们应该优先选择哪一种呢?
答:既然 组合模式 会被分为两种实现,那么肯定是不同的场合某一种会更加适合,也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透明组合模式 将公共接口封装到抽象根节点(Component)中,那么系统所有节点就具备一致行为,所以如果当系统绝大多数层次具备相同的公共行为时,采用 透明组合模式 也许会更好(代价:为剩下少数层次节点引入不需要的方法);而如果当系统各个层次差异性行为较多或者树节点层次相对稳定(健壮)时,采用 安全组合模式
注:设计模式的出现并不是说我们要写的代码一定要遵循设计模式所要求的方方面面,这是不现实同时也是不可能的。设计模式的出现,其实只是强调好的代码所具备的一些特征(六大设计原则),这些特征对于项目开发是具备积极效应的,但不是说我们每实现一个类就一定要全部满足设计模式的要求,如果真的存在完全满足设计模式的要求,反而可能存在过度设计的嫌疑。同时,23种设计模式,其实都是严格依循设计模式六大原则进行设计,只是不同的模式在不同的场景中会更加适用。设计模式的理解应该重于意而不是形,真正编码时,经常使用的是某种设计模式的变形体,真正切合项目的模式才是正确的模式。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xiaoyangxiaoen/p/1238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