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图书馆写FIrst集,真心没写出来,算法是昨天找好的,不过实现的话还是需要很大的代码量,然后就打算用郑茂或者韩冰的代码了。
晚上图书馆快关门的时候开始思考KDD的问题,
我一开始打算给中秋发邮件来着,因为我开始觉得他给我的Co-Author好像跟“与当前文章合作的Co-Authro的历来合作的文章总数”那个SQL特征没什么改进,大概就是一样的,只不过可能粒度小。
不过在发邮件之前我还是有打算再调研调研,于是就上网搜了一下社会计算、DBscan...没什么头绪。
晚上回寝室之后,继续到自习室,看了看秦海龙师兄的那篇论文,果然还是中国人写的英文论文比较好读。感觉秦师兄在相关工作那节讲的几个相关文献会比较重要。明天打算问他要这几个文献。
另外明天要好好好准备一下例会的ppt,因为这几次例会都没有参加。
编
译器方面,我已经打算用学长的代码了,因为之前跟伟杰聊他说更多的还是在语义那块,所以建议我显现办法(YACC或者编译工作台什么的)先把语法跳过去,
然后现在得紧急开始写语义了。不过我想,最近我认为更重要的事实KDD,需要消耗很多时间,所以,如果编译器能水过的话那就水过吧。。。今天调试编译器发
现郑茂学长的itoa函数在代码中找不到,明天还得问问。
原文:http://www.cnblogs.com/SnakeHunt2012/p/355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