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监控包括 行为监控、异常监控、性能监控,这里主要讨论异常监控。对于前端而言,和后端处于同一个监控系统中,前端有自己的监控方案,后端也有自己的监控方案,但两者并不分离,因为一个用户在操作应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有可能是前端引起,也有可能是后端引起,需要有一个机制,将前后端串联起来,使监控本身统一于监控系统。因此,即使只讨论前端异常监控,其实也不能严格区分前后端界限,而要根据实际系统的设计,在最终的报表中体现出监控对开发和业务的帮助。
一般而言,一个监控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日志采集。日志存储、统计与分析、报告和警告。
采集阶段:收集异常日志,先在本地做一定的处理,采取一定的方案上报到服务器。
存储阶段:后端接收前端上报的异常日志,经过一定处理,按照一定的存储方案存储。
分析阶段:分为机器自动分析和人工分析。
报警阶段:分为告警和预警。
前端异常是指用户使用 Web 应用时无法快速得到符合预期结果的情况,不同的异常带来的后果程度不同,轻则引起用户使用不悦,重则导致产品无法使用,使用户丧失对产品的认可。
根据异常代码的后果程度,对前端异常的表现分为如下几类
1、出错:界面呈现的内容与用户预期的内容不符,例如点击进入非目标界面,数据不准确,出现的错误提示不可理解,界面错位,提交后跳转到错误界面等情况。这类异常出现时,虽然产品本身功能还能正常使用,但用户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
2、呆滞:界面出现操作后没有反应的现象,例如点击按钮无法提交,提示成功后无法继续操作。这类异常出现时,产品已经存在界面级局部不可用现象。
3、损坏:界面出现无法实现操作目的的现象,例如点击无法进入目标界面,点击无法查看详情内容等。这类异常出现时,应用部分功能无法被正常使用。
4、假死:界面出现卡顿,任何功能都无法使用的现象。例如用户无法登陆导致无法使用应用内功能,由于某个遮罩层阻挡且不可关闭导致无法进行任何后续操作。这类异常出现时,用户很可能杀死应用。
5、崩溃:应用出现经常性自动退出或无法操作的现象。例如间歇性 crash,网页无法正常加载或加载后无法进行任何操作。这类异常持续出现,将导致用户流失,影响产品生命力。
1、逻辑错误
2、数据类型错误
3、语法错误
4、网络错误
5、系统错误
当异常出现的时候
1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haishen/p/1201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