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jp@gc - Hits per Second:每秒点击量,点击量在性能测试-常见的性能指标(一)的博文中已经详细介绍,指的是每秒web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数
7.jp@gc - PerfMon Metrics Collector:服务器性能监测控件,包括CPU,Memory,Network,I/O等等(此功能用到在需监听的服务器上启动startAgent)
根据需要选择CPU,Memory,Network I/O等
监控的cpu的情况如下:
8.jp@gc - Reponse Latencies Over Time:记录客户端发送请求完成后,服务器端返回请求之前这段时间
9.jp@gc - Reponse Times Distribution: 显示测试的响应时间分布,X轴显示由时间间隔分组的响应时间,Y轴包含每个区间的样本数
10.jp@gc - Respose Times Over Time: 响应时间超时,显示每个采样以毫秒为单位的平均响应时间
11.jp@gc - Response Times vs Threads: 线程响应时间,显示响应时间的并行线程的数量如何变化
12.jp@gc -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每秒事务数,服务器每秒处理的事务数
13.聚合报告
- lable:对应每一个http请求,显示的是http请求的Name,如百度http请求name为baidu
- #Samples:表示这一次的测试中一共发出了多少请求,如上图所示,sougou和baidu的http请求每个都发出30个请求
- Average:平均响应时间,指的是所有的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如上图的30个请求的总的响应时间除以30得出的平均响应时间,默认的情况下是单个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但当使用了“事务控制器”时,则以事物为单位显示平均响应时间
- Median:中位数,也就是50%用户的响应时间
- 90%Line:90%用户的响应时间
- Min:最小响应时间
- Max:最大的响应时间
- Error%:本次测试中出现错误的请求的数量/请求的总数,如上图所示,本次的测试中,sougou的http请求66.6%的请求出错,而baidu的请求则没有出错的请求
- Throughput:吞吐量,默认情况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请求数,如上图所示,每秒完成的请求数分别为6.6个每秒,6.2个每秒
- Recived KB/Sec:每秒从服务器端接收到的数据量,以kb为计算的单位
这里是对每个插件的用处进行解释:
- PerfMon Metrics Collector:用于监控机器的CPU、Memory、swap、Disks I/O、Networks I/O。
CPU:cpu占用量百分比; Memory:存储量的使用情况;swap:交换区的使用情况;Disks I/O:磁盘I/O;Networks I/O:网络I/O
- Hits per Second:每秒测试计划所产生的点击服务器的次数。
- Bytes Throughput Over Time:在压力测试期间接收和发送的bytes数。
- Composite Graph:将你的测试计划中的所有图表集合在同一张图表中以方便查看。
- Response Codes per Second:每秒返回的响应码,表明jmeter测试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返回的响应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测试期间在哪个时间段内出现了错误,就可以分析在该时间内系统的什么环境因素导致的错误。
- Response Latencies Over Time:每秒钟的响应等待时间,表明jmeter测试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的响应等待时间的变化,也是系统随着时间推移系统效率的变化。
- Response Times Distribution:响应时间分布,X轴表示的是响应时间,Y轴表示的是响应次数,F(X,Y)表示系统在某种响应时间次数是多少,如果响应时间短的地方,响应次数多,说明系统的效率越高。
- Response Times Over Time:每秒钟响应时间,X轴表示的是系统运行的时刻,Y轴表示的是响应时间,F(X,Y)表示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的响应时间的变化,可以看出响应时间的稳定性。
- Response Times Percentiles:响应时间的百分比,X轴表示的是百分比,Y轴表示的是响应时间,F(X,Y)表示低于某个百分比的响应时间,比如有80%的响应低于400ms。
- Response Times vs Threads:响应时间用户数,X轴表示的是活动线程数,也就是并发访问的用户数,Y轴表示的是响应时间,F(X,Y)表示在某种并发量的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是多少。
- Transaction Throughput vs Threads:每个活动线程数的事务吞吐量,X轴表示的是活动线程数,Y轴表示的是事务吞吐量,F(X,Y)的含义是当系统处于某个活动线程数时,系统当时的事务吞吐量是多少,比如当有10个活动线程时,事务吞吐量是100/s,而当有20个活动线程时,事务吞吐量是50/s,说明随着用户访问的增加,系统的处理效率开始下降了,从这个图中可以找到一个临界点,在多大的活动线程数时,系统达到最大的吞吐量。
- 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的事务数,X轴表示访问结束的时刻,Y轴表示访问量,F(X,Y)表示在某个结束时刻,一共有多少的访问量结束访问。
- Active Threads Over Time:每秒的活动线程数,X轴表示访问的时刻,Y轴表示活动线程数,F(X,Y)表示某个时刻的活动线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