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纯粹采用BT方案,理论上可虚拟化的层数是无限的。直白地说,虚拟化可以理解为精确模拟执行guest中的每一条指令,而VMM总可以用若干条指令来模拟guest中的一条指令(大不了就像解释型jvm一样一条一条模拟执行bytecode)。只是guest性能会呈指数级下降。
如果纯粹采用PV,最多只能跑一层。其实PV现在在HVM出来以后就很少使用了,不过PV的思想在SOSP03那时是一大创举,微软为此都向剑桥贡献了XP的代码。
如果纯粹采用HVM,现在KVM已经能做到两层,OSDI10年的Turtles做的就是这个事情,这个也已经被merge到了KVM的mainsteam中。不过Intel和AMD在设计虚拟化扩展的时候并没有将nested virtualization考虑进去,再加上每次VMExit的开销其实非常大,我估计嵌套之后的性能说不定还比不上纯粹的BT方案。但从理论上说,通过复杂的实现,也是可以做到多层嵌套的。(有多复杂?我用L0、L1、L2 、L3来表示各层,L3要做的工作是1,L2要做的就是2^2,L1要做的就是3^2,L0要做的是4^2。。。因为,越是下面的那层要处理所有上层之间的交互,事实上KVM现在两层的实现已经非常复杂了)。
============= End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sgxeva/p/1197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