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对软件在设计的最小单元中进行正确性检测的测试,将可能存在的错误在最小范围内发现并解决。
对于单元测试中单元的含义,一般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判定其具体含义,如C语言中单元指一个函数,Java里单元指一个类,图形化的软件中可以指一个窗口或一个菜单等。总的来说,单元就是人为规定的最小的被测功能模块。单元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的最低级别的测试活动,软件的独立单元将在与程序的其他部分相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当然,在具体的测试实现中,也可能对应的是多个程序文件中的一组函数。
单元具有一些基本属性,如明确的功能、规格定义、明确与其他部分的接口定义等,可以清晰的与同一程序的其它单元划分。
发现模块内部逻辑、语法、算法和功能错误。
单元测试主要是基于白盒测试:
独立路径
对于基本执行路径和循环进行测试,可能的错误有:
局部数据结构
单元的局部数据结构是最常见的错误来源,应设计测试用例以检查可能的错误:
错误处理
比较完善的单元设计要去能遇见出错的条件,并设置适当的错误处理,以便在程序出错时,能对错误重新做安排,保证期逻辑上的正确性:
边界条件
边界上出现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单元接口
接口实际上就是输入和输出对应关系的集合,要对单元进行动态测试无非就是给这个单元一个输入,然后检查输出是否和预期一致。
如果数据不能正常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就无从谈起,因此需要对单元接口进行如下的测试:
单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程序,一个完整的可运行的软件系统有若干个单元组成,所以必须为每个单元测试开发驱动单元和桩单元。
驱动单元执行被测函数得到实际的测试结果,那被测函数可能有其他依赖的函数,我们就要使用桩函数替代被测函数依赖的函数,驱动单元的执行依赖桩函数的正确性。
在展开测试的时候,有相应的测试策略可以使用。
孤立的测试策略
不考虑每个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为每个模块设计桩模块和驱动模块,每个模块进行独立的单元测试。
优点是:
缺点是装函数和驱动函数工作量很大,效率不高。
自顶向下的单元测试策略
方法是先对最顶层的单元进行测试,把顶层所调用的单元做成装模块,其次对于第二层进行测试,使用上面已经测试的单元做驱动模块,如此类推直到测试完所有的模块。
优点是可以节省驱动函数的开发工作量,测试效率高。
缺点是随着被测单元的增加,测试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开发和维护成本将增加。
自底向上的单元测试策略
方法是先对模块调用层次图上最底层的模块进行单元测试,模拟调用该模块的模块做驱动模块,然胡再对上面一层做单元测试,用下面已被测试过的模块做桩模块,一次类推, 直到测试完所有的模块。
优点是可以节省桩函数的开发工作量,测试效率高。
缺点是不是纯粹的单元测试,底层函数的测试质量对上层函数的测试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单元测试计划阶段:完成单元测试设计。
单元测试设计阶段:完成单元测试方案。
单元测试实现阶段:完成单元测试用例、规程、脚本及数据文件。
单元测试执行阶段:执行单元测试用例,修改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回归测试,提交单元测试报告。
原则,1,对全新的代码或修改后的代码要进行单元测试:
原则2,单元测试根据单元测试计划和方案进行,排除测试随意性。
原则3,必须保证单元测试计划、方案、用例等经过评审。
原则4,当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与预期不符时,单元测试的执行人员需要如实记录实际的测试结果。处理方式:
原则5,只有当测试计划中的结束标准达到时,单元测试才能结束。
原则6,对被测单元需要达到一定的代码覆盖率要求。
示例:
def div(x, y):
""" 两数相除 """
return x / y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div(10, 5))
print(div(10, 0))
例如,测试函数div的可用性,包括正常数据测试,还有在除法中,被除数能否为0进行测试。
常见的应用于单元测试的工具有: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undawei7/p/1194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