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
(生活有睡觉、吃饭、社交、学习、运动,你指的是哪一方面呢?)
去创业公司工作,好不好呢?
(你是指工资好、环境好还是同事关系好呢?)问题过于宽泛,很容易引发无关的讨论。可能对方跟你说了半天,结果都不是你想了解信的信息。比如“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对方并不知道你具体想了解哪方面的信息。
我如何找一个好工作?
(你认为的好工作是啥呢?先让我猜30分钟,然后再跟你说1小时。)我没有创造力,怎么办?(你对创造力的理解跟我是一样一样的吗?)问题过于抽象,导致双方说的根本不是一码事。比如问如何找一个好工作,结果发现回答者对好工作的定义和你的想法根本不是一回事。
(你是在美国生活还是在中国生活?)如何攀登珠穆朗玛峰?
(如果你压根不会去爬山,这个问题对你有啥用呢?)
蓝色是不是大多数公司老总喜欢的颜色?
(老总喜欢啥颜色,跟你有啥关系呢?)如果一个问题跟你没什么关系,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你然并卵。时间对自己和他人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要浪费在与你无关的问题上。
如果每个词都只有一种潜在的含义,而且大家都认同这个含义,那么你不需要确认对方跟你讲的是一回事。可惜的是,大多数词语都有不止一种含义。提问前,建议你先了解下对方讲的内容,知道对方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然后再提问。如美国经常宣称的人权就有多种含义,既可以作为发起战争的借口,也可以是人道主义的物资援助。
确定对方知道你真正想了解的是什么?某人拜见禅师:“您说人民日报和环球日报哪个好?禅师微微一笑,指了指寺院的茅房,你去方便下就明白了。某人前往,蹲了半天:“大师,我拉痛快了,可是为什么茅房里没手纸啊?”禅师笑曰:“有的,你抬头看看架子上,上面有你说的两种报纸,你觉得哪个好就用哪个吧。”某人以为禅师懂的很多,自然能理解他的真正意思,但事实却让他哭笑不得。你以为对方懂你的意思,但很多情况是他并不懂。受认知的局限,我们都只能看到自己眼中的世界。
确定对方有能力而且方便回答这个问题。问一个没吃过天鹅肉的人,天鹅肉好吃吗?对方可能会回答不知道,也可能会出于其它原因,给你瞎编一个答案忽悠你。
在外迷路时,你问跟你一起迷路的人,是得不到方向的。当你向对方提问时,需要提前做做功课,了解下他知识和能力边界。问别人一个他不知道的问题,会让对方很无赖,说不定对方还会认为你是在故意刁难他。你有刻意练习过提问吗?如果没有,那么你的提问水平低是一件最正常不过的事。提问作为一种技能,跟学游泳类似,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zuxing/p/11398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