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较小颗粒度的功能文档

时间:2019-08-13 19:04:54      阅读:6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对于一个芯片,大到芯片自身,小到可以细分的模块。都需要系统工程师给出功能描述文档。可以说文档伴随着芯片设计的始终。这里以较小颗粒度的功能文档为例,介绍一下基本大小的功能如何依靠功能文档来实现硬件设计和功能验证。

1、接口信息。是不是标准接口、是标准接口的那一版本。如果接口时标准接口,那么功能描述中不需要详尽列出接口的时序信息,命令,数据传输等。而只需要给出基本的时钟、复位、接口信号名。对于标准接口,设计人员和验证人员可以下载标准接口文档来详细地了解接口信息。如果接口是公司内部定义地接口,则需要参照内部定义的接口文档;如果是自定义接口,由于这种接口没有被规范化,功能文档中应尽可能周全地描述需要给出的信息,以方便日后设计人员和设计人员双方参考。

2、结构信息。结构信息将模块进一步细分为各个功能组件,以及包含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模块之间的通信。各功能组件对设计人员而言可以匹配出对应的RTL文件,其后可以自底向上进行集成;对于验证人员来说,为了尽可能与设计保持同步,验证环境的开发可以同设计组件同步展开。从设计组件A和验证环境VA,再到组件B和验证环境VB,再到组件C和验证环境VC,最后集成出模块M(A+B+C)和验证环境V(VA+VB+VC),就可以完成模块的集成验证了。

3、交互信息。由于模块稍后会被集成到更高一级的子系统中,所以功能详述文档中包含模块M同外加模块交互的示意图。必要时,这些交互信息之间也会给出准确的时序信息,确保集成后两个模块之间的交互按照预期定义的时序发生。比如一对握手信(handshake)信号,需要指明输入信号的频率、是否需要考虑同步、是电平信号还是脉冲信号、大致维持几拍,相应的输出信号也要有类似的考量,以满足信号接收方的需求。

功能详述文档是硬件设计和功能验证的基础部分,也是共同参考依照的标准。设计人员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其事项成RTL文件,而验证人员也通过对文档的理解来设计搭建验证环境。尽管看起来验证人员重复了一次功能上的理解,但正是这样,一方面确保了功能描述文件可以被设计和验证双方理解一致,尽量避免了因为设计和验证对功能理解不一致而造成的反工。另一方面更有利于验证去编写验证环境,验证人员自己设计的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才会按照功能详述文档做出正确的行为和数据输出。参考模型对应硬件设计,通过结果对比检查是否有不符合预期结果出现。这种方式可以让功能文档变的清晰易读,降低设计人员误解功能描述和实现错误硬件设计的可能性。

较小颗粒度的功能文档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fmrt-2016owen/p/11347134.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