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因素的定义
1.正确性(Correctness):系统满足规格说明和用户目标的程度,即在预定环境下能正确地完成预期功能的程度;
2.健壮性(Robustness):在硬件发生故障、输入的数据无效或操作错误等意外环境下,系统能做出适当响应的程度;
3.效率(Efficiency):为了完成预定的功能,系统需要的计算资源的多少;
4.完整性(Efficiency)或安全性(Security):对未经授权的人使用软件或数据的企图,系统能够控制(禁止)的程度;
5.可用性(Usability):系统在完成预定应该完成的功能时令人满意的程度;
6.风险(Risk):按预定的成本和进度把系统开发出来,并且为用户所满意的概率;
7.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理解和使用该系统的容易程度;
8.可维修性(Maintainability):诊断和改正在运行现场发现的错误所需要的工作量的大小;
9.灵活性(Maintainability)或适应性(Adaptability):修改或改进正在运行的系统需要的工作量的多少;
10.可测试性(Adaptability):软件容易测试的程度;
11.可移植性(Portability):把程序从一种硬件配置和(或)软件系统环境转移到另一种配置和环境时,需要的工作量多少。有一种定量度量的方法是:用原来程序设计和调试的成本除移植时需用的费用;
12.可再用性(Reusability):在其他应用中该程序可以被再次使用的程度(或范围);
13.互运行性(Interoperability):把该系统和另一个系统结合起来需要的工作量的多少。
[1]
标准
(1)
软件需求是度量软件质量的基础,与需求不一致就是质量不高。
(2)指定的标准定义了一组指导软件开发的准则,如果没有遵守这些准则,几乎肯定会导致质量不高。
(3)通常,有一组没有显式描述的隐含需求(如期望软件是容易维护的)。如果软件满足明确描述的需求,但却不满足隐含的需求,那么软件的质量仍然是值得怀疑的。
QA和QC
QA即英文Quality Assurance的简称,中文意思是质量保证 ;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
质量控制。
QA和QC的主要区别前者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后者是建立体系并确保体系按要求运作,以提供内外部的信任.同时QC和QA又有相同点:即QC和QA都要进行验证,如QC按标准检测产品就是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QA进行内审就是验证体系运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又如QA进行出货稽核和可靠性检测,就是验证产品是否已按规定进行各项活动,是否能满足规定要求,以确保工厂交付的产品都是合格和符合相关规定的。
软件开发
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