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 self_max():
? x, y = 10, 20
? if x > y:
? print(x)
? else:
? print(y)
self_max()
def self_max(x, y):
? if x > y:
? print(x)
? else:
? print(y)
self_max(100,500)
def self_max():
? pass
self_max()
变量名用来接受变量值,函数用来接受函数的返回值。(返回值默认为none)(return接收任意类型的数据也可以返回任意数据类型的数据)(在多个返回值在一起的时候会被元祖形式包裹起来)。
(return)会终止函数,相当于break终止while循环一样。
def self_max(x,y):
? if x> y:
? return x
? else:
? return y
max_num = self_max(1000,100)
print(max_num)
判断后X返回值是100然后下面X+=100
print(X)后的结果是200
这样我们可以看为这是一个对象,Python中一切都是对象。
函数分为两个阶段,1,定义阶段比如X和Y为型掺型掺据有描述的意义类似变量名,不具有具体的数据类型。
2,调用阶段,调用阶段的X和Y称为实掺,实掺必须是具体的数据类型。
默认掺数在定义阶段,提前赋予给型掺数,当你实惨传值的时候,实掺会掩盖默认值。
实掺在函数的调用阶段,找到型惨的对应关系赋值给对应的型掺,
默认掺数不用改变并且时常使用,默认型掺必须在的位置是型掺的后面。
当使用关键字非常多的时候使用关键字实掺必须在的位置是实掺后面。
def self_max(a,b,c,d,e,f,g,h,k,x=1,y=3,z=4):
? pass
a= (1,2,3,4,5,6,7,8,9)
self_max(*a)
我们先定义一个元祖,*会把列表的元素一个一个传给取出来,传给这个函数,类似与解压缩的作用。取出的值会掩盖默认的值!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miaowugulu/p/1094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