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 Vue 实例在被创建之前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初始化过程。例如,实例需要配置数据观测(data observer)、编译模版、挂载实例到 DOM ,然后在数据变化时更新 DOM 。在这个过程中,实例也会调用一些 生命周期钩子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执行自定义逻辑的机会。例如,created
这个钩子在实例被创建之后被调用:
var app2 = new Vue({
el:"#app2",
data:{
a:1
},
created:function(){
console.log(‘a is:‘+this.a);
console.log(this)
}
})
其中的this就是指创建的app2实例
实例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调用,如 mounted
, updated
, and destroyed
。钩子的 this
指向调用它的 Vue 实例
vue指令:
v-once,一次性的进行插值,但是当数据改变时,插值处就不会再进行更新了,在v-once后不需要写其他的
v-html ,通过大括号绑定的数据会默认为纯文本,不是HTML,如果想要输出html,就需要使用这个指令,那些被绑定的数据都会默认为html,数据绑定反而会被忽视
在数据绑定中,vue.js提供了完全的js支持:
v-bind
表达式(从 2.1.0 开始支持)中使用,因为过滤器设计目的就是用于文本转换2.1.0 新增
v-else-if
,顾名思义,用作 v-if
的 else-if
块。可以链式的多次使用
<div v-if="type === ‘A‘">
A
</div>
<div v-else-if="type === ‘B‘">
B
</div>
<div v-else-if="type === ‘C‘">
C
</div>
<div v-else>
Not A/B/C
</div>
|
如果需要频繁切换使用 v-show
较好,如果在运行时条件不大可能改变则使用 v-if
较好。
事件的修饰符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0828-li/p/674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