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大特征:封装、继承、多态。
(1)封装:将客观的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封装代码逻辑,并通过访问控制符来控制访问的方式,从而保护程序(使用反射时,可以获取对象的私有方法和成员,会破坏封装性)。
(2)继承:某个类通过继承可以获取另外一个类的大部分方法(非私有的方法),同时可以编写属于自己的方法,便于程序的扩展。
(3)多态:指一个类的实例的相同方法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结果。一般与继承、重写、向上转型等概念相关。
2、五大原则: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多用于框架)、接口分离原则。
3、任一事物均可抽象为对象,事物状态可以抽象为对象的变量,事物的行为可以抽象为对象的方法,类似的多个对象可以归为一类。简单的讲,类是对象的模板,对象是类的实例。
1、构造方法,通过构造方法实现对象的初始化,若没写构造方法,则系统默认提供一个无参构造。
格式:
(1)构造方法的名称必须与类名相同。
(2)构造方法没有返回值,但是也不能用void修饰。
(3)子类继承父类时,构造方法中最好使用super关键字来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若子类中没写,那么编译器会自动加入super(),且此时若父类中没有无参构造方法,会报错。
2、方法重载,出现在同一类中,其方法名相同,但参数类型或者参数个数不同。
3、方法重写,出现在子类中,其方法名,参数类型,参数个数,返回类型与父类相同,且方法的访问修饰符要比父类的方法权限高。
4、重载与重写的区别:
(1)重载为编译期绑定,即编译时根据参数变量的类型、个数来判断应该调用哪个方法。
(2)重写为运行期绑定,即运行时根据引用变量实际指向的对象调用方法。
/** 2 * 父类 3 */ 4 class Father { 5 public void talk() { 6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father"); 7 } 8 } 9 10 /** 11 * 子类 12 */ 13 class Son extends Father { 14 public void talk() { 15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son"); 16 } 17 } 18 19 /** 20 * 演示类 21 */ 22 class Demo { 23 public void show(Father obj) { 24 System.out.println("Father"); 25 obj.talk(); 26 } 27 28 public void show(Son obj) { 29 System.out.println("Son"); 30 obj.talk(); 31 } 32 } 33 34 /** 35 * 测试类 36 * 37 * 测试结果为: 38 * Father 39 * This is father 40 * Son 41 * This is son 42 * Father 43 * This is son 44 */ 45 public class Test { 4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7 Father father = new Father(); //实例化一个Father对象 48 Son brother = new Son();//实例化一个Son对象 49 Father sister = new Son();//向上转型,实例化一个Father对象 50 51 Demo demo = new Demo();//实例化一个演示类 52 demo.show(father);//由于方法重载,father属于Father类,故执行第一个show方法,执行Father类的talk方法。 53 demo.show(brother);//由于方法重载,brother属于Son类,故执行第二个show方法,执行Son类的talk方法。 54 demo.show(sister);//由于方法重载,sister属于Father类,故执行第一个show方法,但由于方法重写,执行的是Son类的talk方法。 55 } 56 }
1、方法区:方法区用于存放类的信息。当java程序运行时,首先通过类装载器载入字节码信息(.class文件),经过解析后将其装入方法区。即类的各种信息均在方法区保存。
2、栈:栈用于存放程序运行中所有的局部变量。一个java程序运行直到结束的过程中会调用多个方法,而JVM会为每个方法在栈中分配一个对应的空间,这个空间称为方法的栈帧。栈帧中存储了该方法的参数、局部变量等数据,当一个方法结束,则清除对应的栈帧。
3、堆:堆用来存放对象,比如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一个对象,则其相关的成员变量将存于堆中某个区域。
1、抽象类:使用abstract关键字修饰,若方法没有方法体,必须由abstract关键字修饰。不能被实例化,其子类必须重写所有abstract方法才可以被实例化。
2、接口:使用interface关键字修饰,java1.8之前方法没有方法体,java1.8之后方法可以有方法体,但必须由default关键字修饰。不能被实例化,其子类必须重写所有abstract方法才可以被实例化。
3、通过extends关键字实现继承,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方法以及成员变量,且可以声明自己的成员变量、方法。
4、通过implements关键字实现接口,原理类似继承。
5、Java不支持多继承,但可以通过实现多个接口来达到多继承的效果。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一个接口可以继承多个接口。
6、向上造型:一个子类可以向上造型为父类,即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实例(对象)。比如:Father father = new Son();
7、一个父类的引用可以指向该父类的对象,也可以指向其子类的任意一个对象。可通过instanceof关键字可以判断某变量具体指向的数据类型。
1、private:只能在本类中访问。
2、default:可以在本类以及同包中访问。即private + 同包。
3、protected:可以在本类、同包、以及子类中访问。即default + 子类。
4、public:可以在任意一个地方访问。即protected + 不同包。
static关键字:
1、static修饰成员变量:
(1)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不属于对象的数据结构。
(2)static变量属于类的变量,通过(类名.变量名)来访问。
(3)static变量存在方法区中,不在堆里。
(4)一个类只用一份static变量,无论创建多少个对象,此变量均共享。
2、static修饰方法:(类似于修饰成员变量)
(1)static方法属于类的方法,直接使用(类名.方法名)调用。
(2)通常用于提供一些工具方法、工厂方法等。
3、static修饰代码块:(类似于修饰成员变量)
final关键字:
1、final修饰类:
final修饰的类不能被继承。
2、final修饰方法:
final修饰的方法不能被重写。
3、final修饰成员变量:
该成员变量需在初始化时赋值,对象创建后不可被修改,通常用于声明常量。
1、对于基本类型,参数传递指的是值传递。其传递的是参数的复制值,即将参数拷贝一份再传入,此时修改参数是对拷贝的值进行修改,不会影响原来的值。
2、对于引用类型,参数传递可以理解为引用传递,也可以理解为值传递。其传递的是参数的地址的复制值,即将参数的地址拷贝一份再传入,此时若通过参数(引用地址)修改参数的值,会影响原来的值。若修改参数(引用地址),则不会影响原来的值。
1 /** 2 * 测试类,用于测试参数传递为引用传递还是值传递。 3 * 测试结果为: 4 * hello 5 * hello world 6 * hi 7 * hi 8 */ 9 public class Test { 1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1 StringBuilder str = new StringBuilder("hello"); 12 System.out.println(str); //输出为hello 13 test1(str); //由于引用传递,将str所指向的地址拷贝,通过地址修改地址上的参数,所以会修改地址上的参数。 14 System.out.println(str);//输出为hello world 15 16 String str1 = "hi"; 17 System.out.println(str1);//输出为hi 18 test2(str1);//由于引用传递,将str1的地址拷贝,由于String的不可变性,其会导致拷贝后的地址重新指向另一个地址,故不会修改原地址上的参数 19 System.out.println(str1);//输出为hi 20 21 } 22 23 /** 24 * 将参数的地址拷贝,并根据参数的地址,向参数中追加字符串。 25 * 此时原地址的参数被修改。 26 * @param str 27 */ 28 public static void test1(StringBuilder str) { 29 str.append(" world"); 30 } 31 32 /** 33 * 将参数的地址拷贝,由于String的不可变性,所以拷贝的地址将被替换为一个新的地址,新的地址指向"world"参数。 34 * 即相当于给拷贝的地址修改了地址,不会对原有的地址造成影响。 35 * 此时原地址未被修改,且参数未被修改。 36 * @param str 37 */ 38 public static void test2(String str) { 39 str = "world"; 40 } 41 }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y-h/p/1089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