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 || 属于逻辑运算符。关于 && 和 || 的表达式的运算规则是这样的(用大写字母来表示表达式):
\(A\) || \(B\)
只要任意一个表达式为 \(true\),则整个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为 \(true(1)\)。
\(A\) && \(B\)
仅当所有表达式都为 \(true(1)\) ,整个表达式的运算结果才为 \(true(1)\) 。
当任意一个表达式为 \(false(0)\) ,整个表达式的运算结果则为 \(false(0)\) 。
&& 和 || 的短路运算,是指如果在进行前面的表达式的运算过程,通过判断已经明确的知道整个表达式的结果,那么就不会进行后面表达式的运算判断。例如:
\(A\) || \(B\) || \(C\) \(....\) || \(Z\)
如果 \(A\) 的运算结果为 \(true(1)\) ,则整个表达式的结果为 \(true(1)\) ,同时不会再对后面的 \(B\)、\(C\) 到表达式 \(Z\) 进行运算判断。
如果 \(A\) 的运算结果为 \(false(0)\) ,则根据 \(B\) 的运算结果继续判断。
\(A\) && \(B\) && \(C\) \(....\) && \(Z\)
如果 \(A\) 的运算结果为 \(true(1)\) ,则整个表达式的结,如果 \(A\) 的运算结果为 \(false(0)\) ,则整个表达式的结果为 \(false(0)\) ,同时不会再对后面的 \(B\) 、表达式3到表达式n进行运算判断。如果 \(A\) 的运算结果为 \(true(1)\) ,则根据 \(B\) 的运算结果继续判断。
把能快速确定整个表达式结果 \(true(1)\) 或 \(false(0)\) 的表达式放在前面,这样由于短路运算后面的表达式可能不会被运算到,节省处理器的运算时间。
由于 && 和 || 的表达式存在短路运算现象,在短路之后不会对后面的表达式进行运算,所以含有 && 和 || 的表达式最好不要进行变量的赋值和运算操作,可以先计算好每个表达式的结果,直接拿结果进行 && 和 || 的运算。
在代码编写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一点,以防由于 && 和 || 的短路运算导致写出来的代码运算结果与预期的不同。
(以上摘自 \(bulebin\) 大佬,原文链接)
曾经某个蒟蒻在尝试压行的时候,欣喜O(∩_∩)O~~地发现:
要是把赋值的操作放到判断里面,可以节省大量代码行.
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 ╰)
没错,就是我,而且知道现在才知道当初为什么会错 /(ㄒoㄒ)/~~
好桑心(ㄒ﹏ㄒ)
.......
if(a>1){//b吃c
if(b==c){++ans;continue;};
//食物 天敌 同类
b1=find(b),b2=find(b+n),b3=find(b+2*n);
c1=find(c),c2=find(c+n),c3=find(c+2*n);
if(b2==c3||b3==c1||b3==c3){++ans;continue;};
f[b1]=f[c3],f[c2]=f[b3],f[b2]=f[c1];
}
else{//b,c是同类
//食物 天敌 同类
b1=find(b),b2=find(b+n),b3=find(b+2*n);
c1=find(c),c2=find(c+n),c3=find(c+2*n);
if(b1==c3||b2==c3||c1==b3||c2==b3){++ans;continue;};
f[b3]=f[c3],f[b1]=f[c1],f[b2]=f[c2];
}
if(a>1){
if((b==c)||(b2=find(b+n))==(c3=find(c+2*n))||(b3=find(b+2*n))==(c1=find(c))||b3==c3)++ans;
else f[find(b)]=f[c3],f[find(c+n)]=f[b3],f[b2]=f[c1];
}
else{
if((b1=find(b))==(c3=find(c+2*n))||(b2=find(b+n))==c3||(c1=find(c))==(b3=find(b+2*n))||(c2=find(c+n))==b3)++ans;
else f[b3]=f[c3],f[b1]=f[c1],f[b2]=f[c2];
}
\(To\) \(be\) \(continued...\)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Xing-Ling/p/10887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