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盘的物理结构》
磁盘转速
普通笔记本 5400转
台式机:7200转
服务器:10000-15000转
数据仅存放在扇区,相邻扇区对接处不存放数据。
硬盘上的分区就是按照起始柱面到结束柱面来标注的,如:
第1个分区(5G): 起始柱面0 结束柱面20
第2个分区(15G): 起始柱面21 结束柱面40 ......
装操作系统 分区放在外侧磁道上上,线速度更快,操作系统也运转更快。
---------------------------------------------------------------
《磁盘的逻辑结构》
主引导扇区:磁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共512字节
计算机开机之后,首先运行固化在芯片上的BIOS程序进行开机自检,检测硬件是否OK,cpu 硬盘等,没有问题的话,计算机根据设置的顺序启动(光盘、硬盘、usb、网卡等),如果光盘中没有MBR,则往下执行,看看是否可以从硬盘中找到MBR。
每个分区信息占用16字节,受分区表「64字节」容量限制,每个磁盘上最多有4个主分区,也可以使n个主分区,4-n个扩展分区,然后在扩展分区中创建逻辑分区。
---------------------------------------------------------------
《文件系统》
分区创建好之后,需要对分区进行高级格式化(即 创建文件系统的过程)。
低级格式化:创建磁道、扇区的过程,一般磁盘出厂时即做好。
分区格式化时,就需要在 元数据存储区 预留好「固定长度的」空间,用来存储每个文件对应的元信息。每个文件占用inode表的一行。
磁盘块/数据块 1K 2K 4K
块位图:通过01来标识每个数据块的使用情况,用来快速定位 数据块 的事情情况。
创建一个文件时,首先需要往inode表中写当前文件与数据块的映射关系,此时,不需要扫描每个数据块判断其是否被使用,而是扫描 块位图「很小」 即可知道哪些磁盘块没有被使用。
文件的创建和删除会导致 inode表不连续,通过 inode位图,可以快速定位在inode表中哪些inode没有被使用。
空文件时:大小为0,块也是0(尚未分配块),但是分配了 Inode(在inode表中分配了一个inode节点)
写入了 abcd 4个字符:
此时,文件大小为 5个字节(末尾的 回车 也占用1个字符)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wooluwalker/p/1080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