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语言的每一个变量都拥有自己的类型,必须经过声明才能开始用。
标准格式:
var 变量名 变量类型
变量的声明以关键字 var 开头,行尾不需要写分号
常见变量的数据类型有:整型、浮点型、布尔型、结构体等。
例如:
var a int var b string var c []float32 var d func() bool var e struct{ x int }
代码说明:
优雅格式声明(推荐):
var ( a int b string c []float32 d func() bool e struct { x int } )
使用关键字var和括号,可以将一组变量定义放在一起。
变量的声明可以包含初始值,每一个变量对应一个值。
如果初始化值已存在,则可以省略类型;变量会从初始值中获得类型。
变量初始化的标准格式:
var 变量名 类型 = 表达式
简化形式:
var 变量名 = 表达式
例如:
var x int = 100
可以写成:
var x = 100
默认值:
没有明确初始值的变量声明会被赋予它们一个默认值:
整型和浮点型变量的默认值为 0。
字符串变量的默认值为空字符串。
布尔型变量默认为 bool。
切片、函数、指针变量的默认为 nil。
在函数中,简洁赋值语句 := 可在类型明确的地方代替 var 声明。
注意:函数外的每个语句都必须以关键字开始(var
等),因此 :=
结构不能在函数外使用。
例如:
x := 100
编译器会自动根据右值类型推断出左值的对应类型。
注意:由于使用了 :=
,而不是赋值的 =
,因此推导声明写法的左值变量必须是没有定义过的变量。若定义过,将会发生编译错误。
注意:在多个短变量声明和赋值中,至少有一个新声明的变量出现在左值中,即便其他变量名可能是重复声明的,编译器也不会报错,例如:
x, z := a, b y, z := a, b
使用Go的“多重赋值特性”,可以轻松完成变量交换的任务。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var a = 100 var b = 200 a, b = b, a fmt.Println(a, b) }
多重赋值时,变量的左值和右值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赋值。
在使用多重赋值时,如果不需要在左值中接收变量,可以使用匿名变量。
匿名变量用一个下划线 _ 来表示
,使用匿名变量时,只需要在变量声明的地方使用下划线替换即可。例如:
var a int a, _ = 100, 200
注意:匿名变量不占用命名空间,不会分配内存。匿名变量与匿名变量之间也不会因为多次声明而无法使用。
常量是恒定不变的值,例如圆周率。
常量的声明与变量类似,只不过是使用 const 关键字。
常量可以是字符、字符串、布尔值和数值。
常量不能用 := 语法声明。
常量的声明, 例如:
const pi = 3.1415926
注意:常量在声明的时候必须赋值。
多个变量可以一起声明,类似的,多个变量也可以一起声明。例如:
const ( pi = 3.1415926 e = 2.718281 )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BlameKidd/p/10589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