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 点击打开。
编译器(compiler),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它会将用某种编程语言写成的源代码(原始语言),转换成另一种编程语言(目标语言)。
它主要的目的是将便于人编写、阅读、维护的高级计算机语言所写作的源代码程序,翻译为计算机能解读、运行的低阶机器语言的程序,也就是可执行文件。编译器将原始程序(source program)作为输入,翻译产生使用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的等价程序。源代码一般为高级语言(High-level language),如Pascal、C、C++、C# 、Java等,而目标语言则是汇编语言或目标机器的目标代码(Object code),有时也称作机器代码(Machine code)。
一个现代编译器的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源代码(source code)→ 预处理器(preprocessor)→ 编译器(compiler)→ 汇编程序(assembler)→ 目标代码(object code)→ 链接器(Linker)→ 可执行文件(executables),最后打包好的文件就可以给计算机去判读运行了。
编译器的一种分类方式是按照生成代码所运行的系统平台划分,这个平台称为目标平台。
有一些编译器输出的代码,将运行于与编译器所在相同类型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之上,这种编译器叫做本地编译器。输出可以运行于不同的平台之上的编译器,叫做交叉编译器。由于嵌入式系统通常没有软件开发环境,因此,为这类系统开发软件时,通常需要使用交叉编译器。
编译器所输出于虚拟机上运行之代码,编译器和编译器输出的运行平台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对于这类编译器,不去区分它是本地编译器还是交叉编译器。
交叉编译器(英语:Cross compiler)是指一个在某个系统平台下可以产生另一个系统平台的可执行文件的编译器。交叉编译器在目标系统平台(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序所运行的平台)难以或不容易编译时非常有用。
交叉编译器的存在对于从一个开发主机为多个平台编译代码是非常有必要的。直接在平台上编译有时行不通,例如在一个嵌入式系统的单片机 ,因为它们没有操作系统,所以直接编译行不通。
交叉编译器和源代码至源代码编译器不同,交叉编译器用于二进制代码的跨平台软件开发,而源到源编译器是将某种编程语言的程序源代码作为输入,生成以另一种编程语言构成的等效源代码的编译器,但两者都是编程工具。
交叉编译器的基本用法就是将构建环境与目标环境分开。常在下面几种情况中使用:
程序虚拟机(比如JVM)也借鉴了当初开发交叉编译器的理念。它可以用同一份输出在多个目标系统上运行,但是编译后的代码必须运行在虚拟机上。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mallqing/p/1043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