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空间:内核可独立于普通应用程序,它一般处于系统态,拥有受保护的内存空间和访问硬件设备的所有权限。这种系统态和被保护起来的内存空间,称为内核空间。
进程上下文:当应用程序执行一条系统调用,通过系统调用运行在内核空间,而内核被称为运行在进程上下文中。
当你开发内核代码时,有一个重要的论坛是linux kernel mailing list(常缩写为lkml),你可以在http://vger.kernel.org上订阅邮件。
tar xvjf linux-x.y.z.tar.bz2
tar xvzf linux-x.y.z.tar.gz
安装源码的位置注意:内核源码通常安装在/usr/src/linux目录下。不能把这个源码树用作开发,因为编译工具C库就是链接到这里的。
并且不能用root对内核进行修改,哪怕是root安装内核,它都应该原封不动。
patch -p1 < ../patch-x.y.z
make config 老旧的方法,低效 make menuconfig 最常用的方法 make gconfig 基于个gtk+的图形工具
make defconfig 创建一个默认的配置
make oldconfig .config不存在,运行make config/menuconfig,设置是子目录中的Kconfig的设置
.config存在,运行make config/menuconfig时的缺省设置即当前的.config设置
备份当前.config文件为.config.old,如果make config/menuconfig设置不当可用于恢复
zcat /proc/config.gz > .config #解压命令
make oldconfig
make -jn
make -j32 > /dev/null
一定要保证随时有一个或两个可以启动的内核,以防新编译的内核出现问题。
例如,在使用grub的x86系统上,可能需要把arch/i386/boot/bzImage拷贝到/boot目录下,像vmlinuz-version这样命名它。并且编辑/etc/grub/grub.conf文件,为新内核建立一个新的启动项。使用LILO启动的系统应当编辑etc/lilo.conf,然后运行lilo
make moudles_install
内核不能连接和使用标准C函数库,主要原因是使用库非常低效。
而且大部分库中的函数,在内核中都有对应的函数实现了。
体系结构相关的头文件集位于内核源码树的arch/<architecture>/include/asm目录下
内核开发者通常把那些对时间要求比较高,而本身长度有比较短的函数定义成内联函数。
定义内联函数需要使用static作为关键字,并且用inline限定它。
static inline void wolf(unsinged long tail_size);
内核把gcc优化指令封装成宏,likely()和unlikely()。
也就是说,使用likely(),执行if后面的语句的机会更大,使用unlikely(),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机会更大一些。
通过这种方式,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会将可能性更大的代码紧跟着后面的代码,从而减少指令跳转带来的性能上的下降。
比如 :
if (likely(a>b)) {
fun1();
}
if (unlikely(a>b)){
fun2();
}
这里就是程序员可以确定 a>b 在程序执行流程中出现的可能相比较大,因此运用了likely()告诉编译器将fun1()函数的二进制代码紧跟在前面程序的后面,这样就cache在预取数据时就可以将fun1()函数的二进制代码拿到cache中。这样,也就添加了cache的命中率。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ch122633/p/993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