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SI七层网络模型 |
TCP/IP四层概念模型 |
对应网络协议 |
|
应用层(Application) |
应用层 |
HTTP、TFTP, FTP, NFS, WAIS、SMTP,Socket, WebSocket |
|
表示层(Presentation) |
Telnet, Rlogin, SNMP, Gopher |
|
|
会话层(Session) |
SMTP, DNS |
|
|
传输层(Transport) |
传输层 |
TCP, UDP |
|
网络层(Network) |
网络层 |
IP, ICMP, ARP, RARP, AKP, UUCP |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
数据链路层 |
FDDI, Ethernet, Arpanet, PDN, SLIP, PPP |
|
物理层(Physical) |
IEEE 802.1A, IEEE 802.2到IEEE 802.11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UDP: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数据链路层:
(1)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构成一个帧。
每一个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最大传送单元(MTU)。
封装成帧

(2)透明传输
(3)差错检测
网络层
1、IP数据报格式

2、ip地址分为5类

传输层
1、传输控制协议(TCP)
TCP数据报格式

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DP数据报格式

总结: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pauljoyce/p/983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