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参加各种面试,感觉自己面试表现很弱鸡,虽然已经有了点offer,但跟那些offer收割机比起来,差得太远。本篇文章记录了自己在面试过程中被问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一些经验之谈。对于后续碰到的一些面试题,我会持续更新。
我选择岗位的标准是,找各个公司最适合我的实习岗位,有就投,没有就pass,因此我投递的岗位有些多样,主要投递的岗位: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
参加过的面试形式有:电话面、视频面、现场面。
对了,找面试期间,如果你的来电标有房产中介之类标识,也要接起来,不要直接挂断,因为没准这就是你面试官的副业(尴尬脸)。
参加面试各种不顺,深感自己的弱项在于数据结构掌握不行,剑指offer刷了一遍,怎奈脑子不够用,总是忘记,还需继续努力才是。
刚开始面试的时候,遇到了各种问题,也办了一些傻事。此处总结下,说下自己的感受:
刚开始参加面试的时候,很不自信。远程电话面试的时候,面对面试官的一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问题在哪看过,网上是怎么说的,甚至是在哪能找到答案。当时的我忽略了思考这个问题本身,而去想从何处能找到所谓的正确答案,自己的这一问题是准备不充分、不自信、紧张共同造成的结果。其实,如果认真的思考问题本身,答案并不难想到,而我往往是撂下电话,自己认真思考一下,然后悔恨不已:哇,刚才怎么没有想到!所以一句话:面对面试官的问题,一定要自己认真思考问题本身,自信一些,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碰到耐心的面试官,他会一步一步引导你的。
刚开始我是“佛系”面试,一切随缘,真的一点不准备,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看啥,然后面试了还蒙逼,明明有些不自信,还这么浪,可想而知,面试结果也很惨,二连跪,三连跪,跪得我都快站不起来了。当然,如果是真大牛,“佛系”面试也可以,怎奈我是一个渣硕,准备还是需要好好做的,因此决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终于有些思路了,我认为需要着重准备以下几点:自我介绍、数据结构、简历项目、岗位需求。
有些公司电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打进来了,可能投递简历半个月了,你都忘记了。本以为是直接约个面试时间,结果上来直接面试。当然此时,可以说下自己现在不方便,可不可以另约时间。但是心里总会有疑虑:哇,这样到时候他会不会忘了?人到时候满了,自己进不去了?诸如此类的想法。其实,大多时候是没有问题的,不必有这些想法。不过,也不排除罕见的个别情况。所以,为了完全避免这些忧虑,时刻做好面试准备,保持电话时刻畅通是很有必要的。
内推很重要,如果没有内推,那么需要走简历筛选流程,就是HR从简历池把你的简历捞出来,如果没有捞出来,也就是没有相中你的简历,很可能你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有,直接把你pass了。但是如果有内推,就会好很多。而且内推可以走提前批,大厂都有这些流程,意思就是不用等后面的统一笔试,直接面试。从哪找内推呢?
这一点我感觉也很重要,别上来就投BAT大厂的岗位,先试试其他公司,试试水。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一些初创公司反而面试可能会更难,因为BAT这些大厂出题都是有迹可循,而一些初创公司说不定考你什么题,并且可能岗位要求比大厂还高。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对于部门不了解,一定要好好了解一番,不要急着投递简历,咨询咨询别人,选择部门也是一门学问。
同时,比如一些笔试,如果没有信心,可以等一等,等第一波人做完了,咨询一下,至少什么类型的题你是能知道的。
曾经以为有个好的博客,牛的Github项目,就能有一些加分。现在发现,这个就要看面试官怎么看了,面试官感觉好,就有用。如果面试官感觉没用,那就作用不大。
个人感觉,这些东西只能算作一块好看一点的敲门砖。如果把没有这些的简历比作一个没用使用美颜和滤镜的摄像机拍下的砖头,那么有这些东西的简历就是开了美颜和滤镜的磨了皮的砖头。好看了一点,但是面试的时候,还是要看你的本质,需要好好准备内功才是。
尽管用处不是很多,我依然很喜欢做这些工作。因为我一直感觉自己脑子不够用,需要靠这些笔记回顾自己所学。别人看过的东西,等到用到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想起来;但是我有时候真的想不起来,但是我可以想起我在哪写过,我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这篇自己写的文章,并且迅速回顾,然后用起来。所以,天赋不同,注定我要靠这种方式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除此之外,我感觉另一个好处就是,会有一些人主动联系你,帮你内推吧。当然,后续的面试情况还是要看你自己的。
感觉面试也很看运气,与其说是运气,不如说是面试技巧。感觉这个挺玄学的,不过它确实存在,你跟面试官很match,问的题目刚好是自己都会的,那么恭喜,这轮面试你就轻松过去了。不能否认运气的存在,更不能全靠运气,自身实力过硬,一切OK。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threetop/p/9239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