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道问题,我特意看了我的第一次个人作业,当时的期待和目标是:
我希望学完这门课程能做到有所学,有所得,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锻炼自己的逻辑和思维的能力。虽然很多大佬都提出了要自学,但是我还是希望老师可以很好领我入门,而不是像博客一直在路上——记我从初中到本科近十年的学习成长历程提到的老师一样“照本宣科地阅读PPT课件”。
回顾整个课程,快速的入门一门语言,经历了两次冲刺,冲刺期间与队员不断讨论,理清逻辑,期间几乎熬夜写代码,可以说是一段充实又紧张的时光。因此我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到,虽然还没达到大神级别,但是也是一种进步。张敏老师,在上课期间会通过视频等,比较直观的东西,让我们更好的理解。
我觉得在锻炼自己的逻辑和思维的能力的目标上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因为锻炼逻辑和思维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感受到它的进步,所以对于这个目标还需努力。
大概完成1500行的代码
作业 | 所花时间 |
---|---|
个人阅读作业1 | 4h |
结对编程练习 | 36h |
个人阅读作业——提问题 | 8h |
团队作业1——团队组队&展示 | 1.5h |
个人作业3——案例分析 | 8h |
团队作业2——团队计划 | 6h |
团队作业3——需求分析与设计 | 12h |
软工网络15Alpha阶段敏捷冲刺 | 70h |
团队作业5——测试与发布 | 5h |
团队作业6——展示博客 | 5h |
alpha阶段项目复审 | 2h |
团队作业7——alpha阶段之事后诸葛亮分析 | 2.5h |
个人作业4——alpha阶段个人总结 | 4h |
团队作业8——敏捷冲刺(Beta阶段 | 30h |
团队作业9——项目验收与总结 | 6h |
beta版验收互评 | 2h |
个人阅读作业之提问题,因为真的没有做过对教材提出问题的作业。我记得我做这个作业做了很久,前面几天看书,后面几天断断续续的写博客。我不是很擅长提问题,我一般会在老师上课过程中产生疑惑,对于第一次接触的东西我一般首先会接受,试着去理解,不会急着提出质疑。为什觉得这次作业难,还是关键在于不会提问题,助教也对我提问题的咬文嚼字提出了建议。但是我如果抱着要找出五个问题的目的去看这本书,我就会带有找茬的心态看这本书,就会一个字一个字看,最终就容易钻牛角尖。不过也是因为这次作业,看了其他同学提的问题,了解了原来可以有这么多其他的想法,也锻炼了我提问题的能力。
根据上面作业花的时间,累计花了200个小时,平均每周花14.3小时。我感觉不只是这些特别是冲刺阶段,那一整周心都放在软工上,连上下课都在讨论软工的问题。
腾讯云服务器、知晓云、码云、leango、微信web开发者工具,51调查网
微信web开发者工具
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WXML,WXSS,JS
新平台:微信web开发者工具
通过个人阅读提问的作业,学会了看书提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结对编程,学会了单元测试方法,软件的各项功能测试;通过团队冲刺,学会了需求分析的方法,了解了敏捷冲刺的流程,学会了用码云管理代码,用Leangoo管理项目进度,学会写代码规范,规范编程。
学会遇到bug,不骄躁,上网查找解决方法,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提升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增加了责任感。
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团队合作要善于沟通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而且在团队冲刺阶段你不可以看着团队成员在做什么。只有沟通才能最快获取任务进度,才能知道队员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否需要调整进度。
PM要做到把握整体和项目的进展,需要一个会写代码的人来承担
因为PM要制定团队计划,分配任务,只有PM懂得代码,才能合理安排时间。因为团队每个人做的只是项目的一部分,只有PM才知道项目的整体,可以更好把整个项目串起来。
对下一届实践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对于后来人的期许。对于换人机制,有什么样的建议?
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四个阶段,分别为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yangxy/p/919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