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系统也从第一代平台开始到现在第四代平台更换中,对这四代平台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代平台,主要是集中式,以快速上线为目的;第二代平台主要是分布式改造,缓解各服务压力;第三代平台主要做服务端SOA治理,后台统一账户中心;第四代微服务化改造,已达到灰度上线、动态部署集中管理的目的。
引自这里 六年程序生涯
最近面试node,在一些小型企业都会问到这个问题:如果让你部署一个网站,从在阿里云买服务器到最后的上线后期维护,你一个人搞的定吗?你用node部署整个网站,整个流程需要注意哪些点.这个问题当时回答上了一部分,后来自己考量,在这里做个总结.如果有哪位觉得下面说的不对或者有补充,欢迎提出.
引子这段话是这个问题的一部分答案.我这里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稳定地快速上线=> 高并发 => 安全 => 公共系统提取(多为用户系统) => 多系统之间的交互(调度系统的建设) => 其他
这一阶段更多的是有时间作为摸底,所以很少有优化,更多情况下是跑通整个流程,尽可能的减少bug,先快速上线再说.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做好功能测试.
处理高并发的方法从大方向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加快响应速度;另一种是减少请求数量.服务器上线以后,很容易遇到高并发的问题,node本身就是处理高并发的好手,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下是几种处理高并发的方法:
分散请求数量.这里有个名词是负载均衡,标准是nginx.快速而又不经济的做法,可以通过更多的服务器做负载均衡;对于多核CPU,我们可以同时启动多个Nodejs进程,外部通过nginx做负载均衡;
静态资源减少请求数量
当我们的产品系统开发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将一些公共系统提取出来显得尤为必要,就像前端的组件化一样.一方面资源信息共享,一方面减少了开发量,加快开发效率,还促进了分工.
当子系统越来越多的时候,就需要建设调度系统,来帮助管理员维护子系统间的负责通信,功能调度等.
当然后面其实还有很多内容,监控报告分析,发布与回滚(灰度发布)等等.
原文:http://www.cnblogs.com/zhaowinter/p/671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