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K-Means聚类和EM算法复习总结

时间:2017-02-24 22:32:55      阅读:36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摘要:

  1.算法概述

  2.算法推导

  3.算法特性及优缺点

  4.注意事项

  5.实现和具体例子

  6.适用场合

内容:

1.算法概述

  k-means算法是一种得到最广泛使用的聚类算法。 它是将各个聚类子集内的所有数据样本的均值作为该聚类的代表点。

2.算法推导

2.1 k-means 计算过程:

  技术分享

      深入:如何验证收敛:

  我们定义畸变函数(distortion function)如下:

     技术分享

     J函数表示每个样本点到其质心的距离平方和。K-means是要将J调整到最小。假设当前J没有达到最小值,那么首先可以固定每个类的质心技术分享,调整每个样例的所属的类别技术分享来让J函数减少,同样,固定技术分享,调整每个类的质心技术分享也可以使J减小。这两个过程就是内循环中使J单调递减的过程。当J递减到最小时,技术分享和c也同时收敛。

2.3 期望最大化(EM):

  EM算法(Expectation Maximization)是在含有隐变量(latent variable)的模型下计算最大似然的一种算法

  技术分享

  其中Z是隐变量,theta是待定参数;

  E-step是固定参数theta,求Z的期望;M-step是theta的极大似然估计

    引申:使用EM算法推导K-means:

  k-means算法是高斯混合聚类在混合成分方差相等,且每个样本仅指派一个混合成分时候的特例。k-means中每个样本所属的类就可以看成是一个隐变量,在E步中,我们固定每个类的中心,通过对每一个样本选择最近的类优化目标函数,在M步,重新更新每个类的中心点,该步骤可以通过对目标函数求导实现,最终可得新的类中心就是类中样本的均值。

  深入:EM的收敛性证明

3.算法特性及优缺点

  特性:本算法确定的k个划分到达平方误差最小。当聚类是密集的,且类与类之间区别明显时,效果较好。

  优点:

    (1)原理简单,实现容易;

    (2)对于处理大数据集,这个算法是相对可伸缩和高效的

    (3)当簇近似为高斯分布时,它的效果较好

  缺点:

    (1)在簇的平均值可被定义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可能不适用某些应用

    (2)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比较敏感,可能只能收敛到局部最优解(改进:选取距离尽可能远的点作为初始聚类 实现kmeans++)

    (3)必须事先确定K的个数 (根据什么指标确定K)

    (4)算法复杂度高O(nkt)

    (5)不能发现非凸形状的簇,或大小差别很大的簇

      (6)对噪声和孤立点数据敏感

4.注意事项

  归一化:基于距离的算法都需要进行无量纲化,防止样本在某些维度上过大导致距离计算失效

  后处理:具有最大SSE值的簇划分为两个簇,具体实现只要将属于最大簇的数据点用K-均值聚类,设定簇数k=2即可。

      为了保证簇总数不变,可以合并最近的质心,或者合并两个使得SSE值增幅最小的质心。

5.实现和具体例子

  《机器学习实战》中的k-mean和二分k-means以及基于地点坐标的聚类

  spark mllib的kmeans实现;spark mllib的二分k-means(BisectingKMeans)--有时间研究下

   互联网防刷(反作弊)-- 近期计划

6.适用场合

  支持大规模数据

  特征维度

  是否有 Online 算法:有,spark mllib的流式k均值

  特征处理:支持数值型数据,类别型类型需要进行0-1编码

  

K-Means聚类和EM算法复习总结

原文:http://www.cnblogs.com/arachis/p/KMeans.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