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因特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通过主机名,最终得到该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DNS协议运行在UDP协议之上,使用端口号53。在RFC文档中RFC 2181对DNS有规范说明,RFC 2136对DNS的动态更新进行说明,RFC 2308对DNS查询的反向缓存进行说明。
mDNS
具体协议规范地址如下 : http://www.ietf.org/rfc/rfc6762.txt
mdns 即多播dns(Multicast DNS),mDNS主要实现了在没有传统DNS服务器的情况下使局域网内的主机实现相互发现和通信,使用的端口为5353,遵从dns协议,使用现有的DNS信息结构、名语法和资源记录类型。并且没有指定新的操作代码或响应代码。
在局域网中,设备和设备之前相互通信需要知道对方的ip地址的,大多数情况,设备的ip不是静态ip地址,而是通过dhcp 协议动态分配的ip 地址,如何设备发现呢,就是要mdns大显身手,例如:现在物联网设备和app之间的通信,要么app通过广播,要么通过组播,发一些特定信息,感兴趣设备应答,实现局域网设备的发现,当然mdns 比这强大的多
mDNS 基于 UDP 协议。
组播地址: 组播地址使用的是D类地址,地址范围为:224.0.0.0—239.255.255.255
mdns 工作原理简单描述:
mdns 使用组播地址为: 224.0.0.251 (ipv6: FF02::FB) 端口为5353,mdns 是用于局域网内部的,并且主机的域名为.local 结尾,每个进入局域网的主机,如果开启了mDNS服务的话,都会向局域网内的所有主机组播一个消息,我是谁(域名),和我的IP地址是多少。然后其他有mdns服务的主机就会响应,也会告诉你,它是谁(域名),它的IP地址是多少。 当然设备需要服务时,就是使用mdns 查询域名对对应的ip地址,对应的设备收到该报文后同样通过组播方式应答,此时其他主机设备也是可以收到该应答报文,其他主机也会记录域名和ip 以及ttl 等,更新缓存
比如,A主机进入局域网,开启了 mDNS 服务,并向 mDNS 服务注册以下信息:我提供 FTP 服务,我的IP是 192.168.1.101,端口是 21。当B主机进入局域网,并向 B 主机的 mDNS 服务请求,我要找局域网内 FTP 服务器,B主机的 mDNS 就会去局域网内向其他的 mDNS 询问,并且最终告诉你,有一个IP地址为 192.168.1.101,端口号是 21 的主机,也就是 A 主机提供 FTP 服务,所以 B 主机就知道了 A 主机的 IP 地址和端口号了。
大概的原理就是这样子,mDNS提供的服务要远远多于这个,当然服务多但并不复杂。
Linux中使用方式:
原文:http://www.cnblogs.com/yuweifeng/p/640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