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所得:
首先提到的是代码规范,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提到了并且强调代码的规范对于阅读代码的人或者是编写代码的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代码风格原则即简明、易读且无二义性。其中缩进(4个空格)、行宽(可限定为100字符)、括号、断行与空白的{}行、分行、命名(匈牙利命名法或其他)、下划线、大小写和注释等。代码复审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包括自我复审、同伴复审和团队复审。而最基本的是同伴复审。开发中的复审主要包括:设计复审、代码复审、测试计划复审和文档复审。而编程也可以是结对编程,均为两人合作的形式。好处在于,提供更好的设计质量和代码质量、带来更高的满足感和更有效的交流。两人合作也需要技巧。而交流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团队就是有一致的集体目标、有各自的分工、互相依赖和共同完成任务。软件团队的模式包括主治医师模式、明星模式、社区模式、业余剧团模式、秘密团队、特工团队、爵士乐模式、功能团队模式和官僚模式。开发流程的形式包括写了再改模式、瀑布模型等等。由此看来,团队合作的形式和开发软件的流程都是不尽相同的。
敏捷过程在我的理解之内是更“圆滑”一些,为了成为敏捷的团队,则需要作出改变:自主管理(从领导布置任务到自己挑选任务,并总结不足,提出改进并且自己要实施这些改进)、自我组织(从做好自己的事足够到联合起来对项目负责)和多功能型(每个人要全面负责,自己搞定规格说明书,同时自己搞定测试)。这样又和团队的定义有相悖之处?这是我所不理解的地方。敏捷——通俗的说,木有计划、木有文档、马上写代码、随时发牢骚。其实敏捷是一股思潮,或者说是一种价值观,它涵盖了好几种软件开发的方法论。敏捷的原则和前人总结的软件工程原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把原来单个的实践方法结合起来并运用到极致这样。但是敏捷也有它的适用范围,且也会随着发展继续前进。
原文:http://www.cnblogs.com/xiaxiaoshu/p/638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