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sdn首页,出现的都是如下的标题,各类技术映入你眼帘,眼花缭乱,每一个标题下都可能藏有无数的技术点。

以前我就在想,为什么要学这么多东西,学了意义何在?但当时容不得我多想,便淹没于学校中学习的大潮。
如今面临毕业,工作确定,时间宽裕了很多,当初的问题却一直萦绕与我。学技术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高的收入吗?或许是,或许也还有其他的东西。
技术的本质写过代码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哇,这么神奇,原理原来也不难,特别是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成就感满满,慢慢的自信与兴趣也渐渐被唤起,这股动力又促使你不断学习。这样的正反馈确实使我受益。但也许也带来了问题:过于沉溺于自己。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人有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我无往不利,即过于关注自己,忘却了技术的本质。记得当时在阿里实习,实习结束后我问我的师傅一个问题:我有什么缺点?他当时楞了一下,说,影响力不够,要学会扩大影响力。在我看来,师傅的意思应该是多于人发生联系,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不要过于沉溺于自己,技术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学会而已,更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也许在很多工科生眼中,技术这么呆板的东西,怎么可能会跟人与人之间扯上关系,我一个搞技术的好好搞技术不就行了?这样也确实没什么问题。不过如果我们再将眼光放长远些。从工业时代开始回顾,工程技术发展迅速,从内燃机,电力,无线电,再到20世纪的计算机,他们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服务了当时与现在的我们。不管是利用自然进行创造或是人类自身的创造,我们不得不承认从中受益,我们得益于便捷的出行,得益于黑暗中无数的灯火通明,得益于畅通无阻的沟通,所有的这些已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懂一点科学的都知道,所有的这些福利背后,包含着万千的智慧和努力。技术在背后,服务了万千的我们。拿一次消息传递来说,仅仅是手指的几次触碰,人们得想办法将想要表达的信息在屏幕中呈现而不是乱码,得想办法在你触碰屏幕的同时还要播放音乐且他们互不冲突,得想办法如何把消息发送到世界各地而不损失信息。然而最终的结果,即是我们的高效无阻的沟通。让我们假设我们从出生就没有沟通的必要,大家各忙各自的话,这项技术想想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因而技术,要放在具体的环境下才显得有意义,而这样的环境,即是为人们做贡献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