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C 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同时工艺在不断地改进,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一个稳定的可重用的ASIC芯片的设计,并且一次性流片成功,这需要一个成熟的ASIC 的设计方法和开发流程。本文结合NCverilog,DesignCompile,Astro等ASIC设计所用到的EDA软件,从工艺独立性、系统的稳定性、复杂性的角度对比各种ASIC的设计方法,介绍了在编码设计、综合设计、静态时序分析和时序仿真等阶段经常忽视的问题以及避免的办法,从而使得整个设计具有可控性。
基本的ASIC设计流程
ASIC设计流程可以粗分为前端设计和后端设计,如果需要更细的划分,可以分成如下几个步骤:
1.包括系统结构分析设计、RTL编码以及功能验证;
2.逻辑综合、PreLayoutSTA以及形式验证(RTL代码与逻辑综合生成的Netlist之间);
3.Floorplan、Placement、ClockTree插入以及全局布线(GlobalRouting)
4.形式验证(逻辑综合的Netlist与带有CT信息的Netlist之间)、STA;
5.DetailedRouting,DRC;
6.PostlayoutSTA,带有反标延迟信息的门级仿真;
7.Tape-Out
当然,这还是一个比较粗的流程,其中每个步骤还可以分得更细,通常所说的前端设计主要包括上述流程中的1,2,4,6这几个部分。同时,这个流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典型的ASIC设计流程(详细)
参考文献:
[1] 转载地址:http://www.eetop.cn/blog/html/83/40783-52928.html
原文:http://www.cnblogs.com/dpc525/p/5158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