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DS结构体:
在redis里面是采用SDS(simple dynamic string)来封装char[]的,这个也是redis存储的最小单元;
struct dsdhdr{
unsigned int len;
unsigned int free;
char buf[];
}
len: char[]的长度;
free: char[]中未使用的长度;
char[]: 存放元素的数组,不一定和元素的实际个数相等;
RedisObject的type和*ptr属性:
type:标识redisObject是哪种类型
*ptr 可以看到这玩意还是个指针类型,它所指向的内存地址,就是所谓的SDS枚举类型。
2、object encoding可以查看key对应的对象在redis底层是什么类型
3、redis慢日志
SLOWLOG subcommand [argument] 什么是 SLOWLOG Slow log 是 Redis 用来记录查询执行时间的日志系统。 查询执行时间指的是不包括像客户端响应(talking)、发送回复等 IO 操作,而单单是执行一个查询命令所耗费的时间。 另外,slow log 保存在内存里面,读写速度非常快,因此你可以放心地使用它,不必担心因为开启 slow log 而损害 Redis 的速度。 设置 SLOWLOG Slow log 的行为由两个配置参数(configuration parameter)指定,可以通过改写 redis.conf 文件或者用 CONFIG GET 和 CONFIG SET 命令对它们动态地进行修改。 第一个选项是 slowlog-log-slower-than ,它决定要对执行时间大于多少微秒(microsecond,1秒 = 1,000,000 微秒)的查询进行记录。 比如执行以下命令将让 slow log 记录所有查询时间大于等于 100 微秒的查询: CONFIG SET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而以下命令记录所有查询时间大于 1000 微秒的查询: CONFIG SET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另一个选项是 slowlog-max-len ,它决定 slow log 最多能保存多少条日志, slow log 本身是一个 FIFO 队列,当队列大小超过 slowlog-max-len 时,最旧的一条日志将被删除,而最新的一条日志加入到 slow log ,以此类推。 以下命令让 slow log 最多保存 1000 条日志: CONFIG SET slowlog-max-len 1000
4、redis事务multi,exec
multi就是生成事务,然后输入redis命令,最后用exec执行命令
WATCH WATCH key [key ...] 监视一个(或多个) key ,如果在事务执行之前这个(或这些) key 被其他命令所改动,那么事务将被打断。
原文:http://luohao.blog.51cto.com/1176969/1735039